第131章 梁鳴的目標,廣交會

 “每天3000罐,已經是極限了。” 

 梁鳴對王仁說道。 

 現在是80年代中期,還處在市場經濟萌芽階段,不像後世,各種批發部,雜貨店,百貨超市遍佈全市。 

 供銷社和國營飯店,已經是最大的銷售渠道。 

 還想要增加罐頭廠的銷量,就只能把銷售渠道擴展到其他城市去。 

 又或者有外省的客商,和他們訂購大宗的訂單,然後通過火車,貨車等拉到外省去賣。 

 “老闆,我們生產罐頭,不就是為了賺桃源市老百姓的錢嗎?” 

 王仁有些不理解,道。 

 梁鳴搖頭輕笑,道:“想要賺大錢,就不能盯著家裡的那點米糧。” 

 “現在最有錢的,還要數那些外商,要賺,我們就要賺外匯!” 

 80年代正是國內外貿易最繁榮的時候,許多國外商人漂洋過海,來到大陸,投資建廠,利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生產商品,再賣到他們的國家去。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也迫切地想要把外商賺國人的錢,再賺回來。 

 像羊城每年都會舉辦兩次的廣交會,就是為了專門賺外商的美刀而生的。 

 在這種背景下,各地的企業家都想要獲得一張廣交會的門票。 

 只要能在廣交會上推銷自己的產品,那必定是能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因為是做外商的買賣,那賺的都是外匯,美刀。 

 本土商家賺的外匯越多,國家越高興,未來企業得到上面的支持就越大。 

 這可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賺外匯?老闆,你想讓梁記罐頭廠參加廣交會?!” 

 聽到梁鳴這話,王仁馬上就反應過來,驚聲道。 

 “怎麼?不行?”梁鳴笑著反問道。 

 “老闆,不是不行,是幾乎不可能!” 

 王仁苦

笑道: 

 “廣交會的門票多難拿,就算我們桃源市是粵省的地級市,但全市也就只有兩張廣交會門票。” 

 “這麼多國營企業都爭不過來,更不要說我們這些民營企業呢。” 

 王仁說的話雖然不好聽,但卻是事實。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參加廣交會,是一個賺外匯的好機會,訂單金額都是以美刀來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