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豐收之下的危機


 第四十四章豐收之下的危機 

 大鐃通高七十幾釐米,作圓筒狀,甬中空與鍾腔通。 

 鐘面無鉦間、無銘文,敷滿薄綠鏽,帶著一份時代的滄桑感。 

 鍾腔兩面篆帶間各有六組圓枚,每組三枚,枚作半球狀,枚飾滿紋,枚上出景,作乳頭狀。 

 鐘體佈滿以細雲雷紋為母題的紋飾為地,地之上飾以粗大而深刻的雲雷紋。 

 鍾腔兩面中央的隧道略高起,左右飾以雲雷紋組成的圖案化的獸面紋甬上部兩面各飾獸目一對,與雲雷紋組成變形的獸面紋,旋帶以細雲雷紋為地,飾突起的勾連紋。 

 甬與舞面連接處飾捲雲紋一週;舞面飾對稱的粗雲雷紋四組,於內沿以粗三角稜一道為邊界,腔內壁元素。 

 看上去確實精美,很多人之所以不敢下手的主要原因是她們心中有一個觀念,這樣的好東西出現在這裡,別是假的吧? 

 淺水灘裡怎麼可能出現真龍? 

 因為青銅器這個東西水分太大,出土太少,很多流傳在市面上的十件有五件是假的,比例就是這麼恐怖。 

 華夏現出土的青銅器中,以禮器為最大的種類,這件青銅大鐃看上去是屬於禮器中的樂器一類,年代最起碼要在西周時期。 

 算得上是華夏最早使用的打擊類青銅樂器,其主要功能為軍樂器和禮樂器。 

 使用的時候將鐃口朝上,在甬中插木柄以手執(執鐃)或植於木架之上(值奏),以木槌仰擊鐃口中間隧部或兩側部位即可發出兩種不同的樂音。 

 這種鐃作為禮樂器,由最初的軍中傳播號令之用,繼而更多地用於軍旅集會儀式或祭祀活動中進行敲擊演奏。古人利用其宏大、悠長的聲響,造成一種肅穆的氣氛,以示典禮的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