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臥龍三策

 此時的李世民看著諸葛孔明的眼神之中,欣賞與驚奇之色又濃了幾分。

 他著實沒想到,這諸葛孔明除了想到分化離間外族的計劃之外,甚至連弊端都想到了。

 這種智慧,擔得起千古一相的名號了。

 事實上,在李世民分化那些外族的時候,就已經與諸位大臣探討過這個問題,當時他便想到了弊端,和諸葛孔明的見解一樣。

 這不得不說,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而在那之後,李世民也在漫長的思考過程中想到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替代方案。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試行就被互換到了大漢歷史位面。

 眼下他倒是想要看看,這諸葛孔明,會不會繼續和他英雄所見略同。

 只見此時的諸葛孔明緩緩揮了揮自己的羽扇。

 他的目光從劉備身上掃過,落在李世民的身上。

 “前兩種方案,都有可取之處,但終究有缺憾。”

 “亮這裡還有一種方案,能使五胡問題徹底解決。”

 聽到諸葛孔明果真有辦法,不管是李世民還是劉備,亦或者在觀看天幕的無數萬朝帝王,此時全都瞪大了雙眼,聚精會神起來。

 他們都想聽聽,這號稱是千古一相的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到底有什麼妙手。

 居然能夠讓五胡問題徹底得到解決?

 感受著兩位帝王的目光,諸葛孔明沉吟片刻,淡然開口。

 “那些外族既然覬覦我們華夏,時常對我華夏虎視眈眈。”

 “既然如此,我們華夏不應該被動等待,而應該是主動進攻。”

 “從各個方面、從統治手段、從貿易往來、從詩詞繪畫等各個方面,主動對外族進行滲透與灌注!”

 “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漢家文化,主動輸出出去,讓這些五胡蠻夷或是被迫,或是自願的接受華夏文化。”

 “這便是亮的第三計,同化五胡!”

 “文化,乃是一柄看不見的刀兵。”

 “它能使人在潛移默化中,被他人浸染,成為他人的影子。”

 “諸位聽過孟母三遷的典故。”

 “也聽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話語。”

 “一個人會被環境或多或少的影響,而環境又由無數的人構建出來。”

 “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造就,不可分割。”

 “我們華夏漢家子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漢家思想下,生活在儒家思想下。”

 “仁義禮智信之觀念,深入人心,哪怕是最貧苦的百姓,都知道廉恥與道義。”

 “這便是長期以來華夏文化薰陶下的成果。”

 “同樣,我們可以將這些文化,這些道德與廉恥輸送到蠻夷胡人的國家裡,讓他們的環境中,充斥著鋪天蓋地的漢家文化。”

 “我們以漢家的文化去教化四夷,讓他們世世代代,也逐漸熟悉漢家文化,對漢家文化產生認同,產生依賴。”

 “而我們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厚度完全不是這些蠻夷能夠相比。”

 “在我們成體系的文化滲透與厚重文化的重壓下,他們這些蠻夷那點草原文化,根本無法與華夏文化抗衡。”

 “他們無法承載我們的文化,他們本土的文化,會被我們的文化取代,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

 “而長久以往,這些蠻夷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他們一出生,聽到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學到的都是漢家語言,腦中想的,都是漢家的思想。”

 “如此一來,他們除了還有胡人的血脈之外,已經與原本的胡人沒有了任何關係。”

 “我們再時不時的銷燬他們一些歷史典籍,為他們重塑一份歷史,教化他們,讓他們逐漸相信,自己自古就是華夏子民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不出三代,他們便全都會是‘數典忘祖’的胡人,雖然有胡人血脈,卻忘了自己的祖先是胡人,一心只想歸順華夏,從心裡認為,自己是華夏的一份子。”

 “畢竟都是說的漢家語言,都是行的漢家禮,做的漢家事,怎麼不算是一家人?”

 “到那時,五胡就事實上被消滅,而且是最徹底的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