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雞翅膀 作品
第258章 工匠
顧衍生咀嚼著侯俊鋮的這番話,一時有些分神,過了一陣,忽然醒轉過來,笑著問道:“侯掌營,您跟在下說起這番話,不會是想讓在下回江南去建立紅營的組織吧?”
“小顧先生猜到了......”侯俊鋮微笑著點點頭:“小顧先生是江南豪族出身,又時常替紅營往返江南聯絡南雷先生和江南士林,如今我們對於江南的世家豪族,還是要以合作為主,您去江南建立組織,多少能受當地官紳的遮護,更何況紅營的骨幹大多是江西人,在江南人生地不熟,讓他們幾個人帶著幾把破刀跑去江南就要開闢一個根據地,那是在送死、在謀殺,是必然做不成的。”
歷史上的抗日時期,確實有播撒黨員“種子”,然後長出、發展出抗日根據地的奇事,這讓許多人都誤解了,似乎只要有偉大理想和先進的理念,一個光桿子書記帶著一條破槍去搞工作,循環幾次就能建立輻射全縣地下政權。
但深究起來,這樣的傳說事蹟,完全同封建時代那些不事生產的文人所炮製的“鐵杵磨成針”一樣,是一種脫離實際、唯意志論的幻想。
以泰安根據地為例,1937年山東省委派遣程照軒、侯德才、趙傑三名黨員同志奔赴泰安六區,這便是著名的“三人黨支部”,僅靠他們三人,是如何躲過當地反動統治者的捕獵、接觸群眾、發展起泰安根據地的呢?
答案是不用躲避,因為程照軒即是泰安六區本地人,與當地區長兼民團首領程子源乃是堂兄弟關係,得到了本地“軍政首長”的支持,“三人黨支部”在泰安六區的抗日救國活動幾乎是半公開的,就連根據地最初的裝備,都是程照軒串聯本地鄉紳,從地主那裡獲得舊鹽警隊存在鹽店的六十多條槍。
實際上,細究當時派往各地發展根據地的黨員,基本上都有當地背景,能夠發展起來的根據地,無一不是上層路線與下層路線相結合的結果,這便是統一戰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