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槍與生命
李保衛也算是明白了為何劉獻國多要兩把槍的原因。
“沒想到這個趙三才首戰便擊殺了一名小鬼子,且還識得字。這心理素質不僅好,且接受能力也是很快啊!這樣的同志,如你所說,是值得培養的。”李保衛點了下頭。
“隊長,那槍的事情?”
“行,看在你不僅招收了一名好的苗子,又打了一個勝仗,繳獲了不少的裝備和物資,就答應你的要求了。”李保衛笑著同意了下來,隨後又開口,“而我也要好好觀察一下你口中所說的這個趙三才同志,看看他的能力真有你所說的那麼厲害不。”
“我相信一定會讓你感到滿意的。”劉獻國很相信自己的眼光。
......
說是軍需處,說白了就是一個百姓家堆放柴火的地方。
上面搭著一個草棚,防止棚下的東西被雨雪淋溼。
趙三才看著所處的環境,處處透漏著艱苦和不易。
平時沒有訓練的時候,民兵們會幫助當地的百姓幹些農活。
不管是主力官兵還是趙三才所在的民兵,幾乎都是來自窮苦人家。這也讓我軍與百姓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閡,其中的情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血濃於水,便是這個道理。
將所繳獲的軍需物資上繳之後,接下來便有相關的負責人將趙三才和張鐵生帶到了一戶民宅。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趙三才和張鐵生便要在這家民宅裡休息。
根據負責人介紹,這戶民宅的主人是一老人。
老伴兒和孩子都死於小鬼子的屠刀之下,若不是他外出砍柴躲過一劫,怕是就要被滅了門。
老爺爺因為過度傷神,再加上年齡緣故,耳朵與雙眼都不好使了。
但在得知趙三才和張鐵生到來後,許久沒有神色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趙三才挑水、張鐵生劈柴。
很快三碗冒著熱氣的黍米粥與一大碗涼拌野菜端上了木桌。
食物雖然清淡,但趙三才內心卻是前所未有的輕鬆。
這個時期,除了大環境下的戰亂外,沒有前世那種無形的壓力所造成的煎熬,在這裡他感受到了難得的溫馨。
食用過飯,張鐵生扶著老人回屋休息。
趙三才剛剛收拾完,小隊長劉獻國推門兒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