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當時的想法呢?
在離島鎮逗留了一段時間後,聶詠志返回青城山進行祭拜。然而,自他下山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我們能搜索的區域僅限於他消失的山下。我帶領著一群驅邪小組的成員,在青城山附近展開了密集的調查。儘管搜索範圍廣闊,但藉助勘察燈和足跡燈的細緻搜索,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線索。
在山後不遠處的一間小木屋內,我們破門而入,只見屋內殘留著斑斑血跡和皮肉碎片。根據我們的推斷,這裡很可能是分屍的第一現場。聶詠志不可能是在廣場上被殺害的,他應該是在這裡遇害,隨後屍體被分割並轉移到了廣場的柱子旁。
拋屍地點雖然因最近的工程問題而暫時閒置,但並不偏僻。兇手選擇在這裡拋屍,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到隱秘性。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被警方發現。如果兇手選擇在小木屋內分屍並存放屍體,豈不是更加隱蔽?
兇手故意將屍體扔到廣場,這背後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或許,花榮廣場對兇手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這便是他選擇在那裡拋屍的原因。
我們在第一案發現場進行了仔細的勘察。高明強使用靜電吸附儀進行探測,並滴上幾滴聯苯胺試劑,很快濾紙就變成了翠綠色,這裡的血跡之多令人震驚。
牆壁上的印痕和旁邊的嘔吐物告訴我們,聶詠志在生前遭受了極大的折磨。他被吊起,遭受了反覆的打擊,直至嘔吐。根據牆壁上的出血點,我們可以推斷,他的身體被一種鈍器反覆擊打,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慢慢流失。這種流血方式至少需要三個小時才能讓身體血液流乾。
看著牆壁上的木樁和繩子,我不禁想起了北京烤鴨的製作過程。聶詠志在生前肯定承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最終被人分屍。至於他是否在分屍前就已經死亡,那些零碎的屍塊已經無法告訴我們答案了。
我們一行人踏著沉重的步伐,把那些可能藏匿著線索的物件一一帶回。木屋中,我們細緻搜查,但可挖掘的物證寥寥無幾,兇手似乎早已將一切痕跡抹去。直到我們確信再無遺漏,這才帶著一絲不甘,全體撤離。
回到陰術客棧,我們立刻投身於血液和嘔吐物的檢驗之中。檢驗科的同事們又將陷入連日的忙碌。經過一番緊張的分析,我們發現那些血跡和嘔吐物均來自聶詠志。然而,在案發現場,一個意外的腳印映入眼簾。經過痕跡學專家的比對,腳印屬於一個身高一米五六,體重約百斤的男性,他當時穿著一雙普通的布鞋。
或許兇手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疏忽,現場除了這個腳印外,再無其他有用的痕跡。但在我們再次複查時,一位陰術解剖師向我透露:“我們發現了第二組血液。”我急切地問:“在數據庫中查到此人信息了嗎?”他搖了搖頭:“沒有,他應該沒有前科。但現在我們至少有了物證,接下來就看你們如何找到兇手了。”
這無疑是一個突破口。我猜測,在聶詠志被攻擊時,他或許也反擊了兇手,導致兇手的血液不慎滴落。現場牆壁上的噴濺型血跡,是兇手兇器擊中死者時,血液沾染到兇器上而甩出的。雖然我未能親眼目睹那一幕,但腦海中已經清晰地勾勒出了整個場景。
我們繼續對聶詠志近期接觸過的人進行排查。如果沒有明確的線索,我們只能將所有接觸過他的人一一調查,儘管這是最笨的方法,但也是唯一的辦法。我們只能以事無鉅細的態度,不放過任何細節。
經過半個月的不懈追蹤,我們終於找到了另一個關鍵人物——聶詠志小時候在文英街的鄰居。提起聶詠志,那位鄰居大媽感慨地說:“這孩子從小就很懂事,他和父母住在我們附近,我們都為那對老夫婦能有這樣優秀的兒子而感到驕傲。他比同齡的孩子都要聰明和孝順,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他都是我們口中的榜樣。”
我追問:“那他們一家一直住在這裡嗎?”大媽嘆了口氣:“起初是這樣,但後來,聽說聶詠志的父母遇害了,他就一個人搬走了。當時很多人問他發生了什麼,但他總是避而不談,只說自己會處理好。後來,他就再也沒有回來。我聽說他犯了罪,還被人殺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輕聲向那位大媽解釋了一番,她聽後,臉上的表情迅速由驚訝轉為悲傷,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怎麼會這樣?原來當年發生了那樣的事,如果我是聶詠志,或許也會……哎,不提了,反正他們一家真是可憐。如今聶詠志也出了事……”
我沒有放棄,繼續追問:“那聶詠志最近有回來過嗎?他家裡有什麼動靜嗎?”
大媽似乎被我的問題勾起了回憶:“說起來,我還真有點印象。在你們沒調查這案子前,我幾乎沒在意。但最近,他家裡半夜似乎有動靜,雖然沒見到人。”
“什麼樣的動靜?”我追問。
“就是有聲音,還有燈光,挺詭異的。我們住得不遠,我甚至偷偷去看過,但裡面一個人都沒有!”大媽的聲音裡帶著些許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