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裝死 作品

第七十八章 郢州


 吳黃武二年(223年),吳王孫權築城於黃鵠山,稱為夏口。

 夏口北倚大江通於江陵,西扼沔水達於襄陽,是以代為要衝。

 劉宋孝武帝劉駿因之增築其城,為內外二重,並以其地置郢州。

 齊天保六年(555年),梁將陸法和附齊,獻郢州,齊使慕容儼守之。

 慕容儼增修城防,以孤城與梁都督侯瑱相拒半歲,城中雖糧盡食人,侯瑱終不能克。

 齊帝高洋聞之,詔棄城,並令其軍還江北,郢州遂歸梁手。

 爾後,王琳據上游與陳國攻戰,令其將孫瑒守郢州,以備北周。

 天嘉元年(560年),北周遣其荊州總管史寧率兵四萬攻郢州,孫瑒部將舉郢州外城降周,孫瑒以數千眾守內城,周軍苦攻,不能克。

 旋即,陳都督侯瑱破王琳,逆江西上,追亡逐北,史寧恐江路為陳軍水師所斷,大軍陷於江南,解圍而退,郢州遂降而入陳。

 光大二年(568年)。

 三月三十日。

 郢州西南,黃鵠磯,黃鶴樓。

 丈許高的郢州城牆環過十餘丈高的山岡,將黃鵠磯瀕臨長江的西壁圍做懸崖。

 而在那懸崖的峰頂,更有一座高近十丈、勢分三層的樓閣。

 這樓閣並上山岡,直從江面拔起二十餘丈,似可接天,在這高樓罕見的時代,卻也頗稱恢弘。

 樓閣下,正有四人立於樓側的城牆之上,足踏流波,目望沔江。

 那江面之上,盡是西向沔州、襄陽運糧的陳軍糧船,張帆撐漿,往來不絕。

 遠處,江流水草之間,但見幾只白鶴上下騰飛,頗見歡悅,卻似身邊這場陳、周大戰全然與之無關。

 它們那輕鬆自在的模樣,實令臨江覽勝的陳伯宗於心內生出了幾分豔羨。

 踏著足下這片後世名為武漢的土地,瞥了眼身側那名為黃鶴樓的樓閣,陳伯宗有意找些輕鬆的話題,便問身側侍立的秘書著作佐郎虞世基道。

 “虞卿,此地有何典故?”

 虞世基現年十八,年歲雖只比皇帝稍長一歲,卻頗稱博學廣識。

 去歲九月,國子祭酒江總於太學試辦科舉,虞世基於二百名應試生中,位列第一。

 其時,陳伯宗為壯科舉聲勢,便將其從白衣直接擢為了正七品秘書著作佐郎。

 此番離都,陳伯宗將其帶在身邊,正是要觀其學識才幹,以計其任用。

 虞世基卻也並未令陳伯宗失望,聞言便道。

 “稟陛下,前梁任昉所著《述異記》曾言,古時有文士荀叔瑋,修道有成,能辟穀不食,其後寓居於此樓。”

 “忽有一日,荀叔瑋在樓上,望見西南天中雲開,有羽衣仙人踏空而至,又有黃鶴相伴,候於窗欞之側。”

 “那仙人知荀叔瑋修煉有成,便同其話於閣中,良久,仙人駕鶴而去,便即不知所歸。”

 “世間有傳此仙人為王子安者,又有傳此仙人為漢相費禕者。”

 陳伯宗本來已欲登樓,聞得“費禕”二字,卻是一停腳步,三國的故事,他也是知曉不少的,卻沒想到費禕竟還是傳說中的黃鶴樓仙人,他疑道。

 “漢相費禕?”

 虞世基便即接口道。

 “正是,昔年劉備入蜀,綿延漢祚,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代為相,巴蜀以是不衰,具言費禕後為魏人所刺,因是卒,而後蜀中無賢相,由是而衰。”

 “臣計之,禕死十載而漢祚亡,大抵時人憾其凶死,是故言之其身死而尸解為仙,以為附會。”

 陳伯宗聞言,有所感悟,道。

 “卿之言是也,蜀之姜維,誠為良將,然國無良相匡正於朝廷,是故後主暗於奸佞,猜忌而用之,漢中由是不守,漢祚遂亡。”

 “朕誠知用人當在不疑,為君當在正身心,卿之所議,亦為匡正之言乎?”

 虞世基見皇帝聽出了自己的弦外之音,躬身答是,更復言道。

 “至尊既付大軍於章車騎,當無所疑慮,詔命既下,疆場之勝負,便當付於將帥。”

 “今我國中,外則有章車騎,內則有到僕射,良將賢相,在於一堂,至尊明察得失,安行賞罰,即可行布威德,垂拱而治,臣請至尊更毋憂之。”

 陳伯宗此間被說破了那層患得患失的心思,一時倒也不惱。

 章昭達捨棄沔水沿岸郡縣不攻,直攻襄陽的計略,便與昔年魏延

的子午谷奇謀頗類。

 一旦襄陽不能速破,陳軍在城下頓兵日久,不僅補給要出現問題,周軍也會得到足夠的時間聚斂兵力。

 他實在不想得到一個被打爛掉的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