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江陵
江陵,古為楚都,名為郢都。
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定都於郢,至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郢,楚王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為都凡四百一十一年。
秦人既收江漢,以郢都為南郡,數百年中,於江漢最稱都會。
至後漢三國,曹操南征,先取襄陽,次取江陵,用荊州水師,沿長江東下,敗於赤壁,退走北方,江陵遂在孫、劉之間,多所易手。
後關羽鎮荊州,用江陵為根據,北取襄陽,威震中夏,可惜呂蒙白衣渡江,襲取江陵,根本既失,關羽於是敗亡。
劉備出蜀東爭荊州,東吳用江陵為本,供應夷陵,軍需不絕,因而終破其軍,季漢因之不振。
是知江陵控扼南北,勢連東西,兼其人口繁盛,北國得之,所以圖江漢,南國得之,所以略巴蜀,實為南北用兵者之所必爭。
及至永嘉南渡,晉宋齊梁,江陵代為要津。
侯景亂時,湘東王蕭繹鎮守江陵,總督上游九州,梁武帝蕭衍以其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其勤王。
蕭繹作壁上觀,待知蕭衍身死,方始興大兵東向,欲爭大位。
其時,岳陽王蕭詧據有襄陽,其兄蕭譽先與蕭繹相爭,兵敗身死,蕭詧為圖自存,投身西魏,宇文泰遣楊忠東下相援,漢水以東之隨州、安陸等處,因之入於魏境。
於是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宇文泰立蕭詧為梁王,為魏藩屬,南朝遂失江陵以北。
梁承聖元年(552年),侯景亂平,蕭繹稱帝於江陵,以建康敗壞,遂建都江陵。
蜀地武陵王蕭紀欲爭天下,建帝號於成都,引大軍東下,意滅蕭繹自為正統。
蕭繹恐不能勝,引狼入室,求援西魏,宇文泰於是遣尉遲迥入蜀,襲破成都。
蕭紀出三峽東下,受阻於峽口,戰事不利,根本又失,自然敗亡,終為梁將樊猛所殺。
樊猛者,陳樂州都督樊毅之弟也。
蕭繹雖破蕭紀,蜀地已入於西魏之手,蕭繹欲復舊境,遂先致書宇文泰,令還南梁故土。
宇文泰知南方疲憊,既收巴蜀,斷不可能歸還,於是命於謹、楊忠、宇文護領軍五萬南下,往攻江陵,更命蕭詧助之。
梁承聖三年(554年)十月,魏軍兵發襄陽,十二月,魏軍破江陵外城,梁元帝蕭繹困守子城。
時江陵藏書十四萬卷,上訖先秦,下及魏晉,歷代官書,無所不藏,天下文字俱在此處。
蕭繹以身將敗亡,恨讀書無用,言“讀書萬卷,猶有今日”,乃令人盡焚之,華夏文脈一時而絕。
蕭繹既然灰心,於是降魏,雖降,西魏欲用蕭詧為傀儡,以其無用,多所折辱,旋為蕭詧囚禁。
蕭詧恨其殺兄,用土囊悶殺之,其諸子在江陵者,俱死。
西魏遂立蕭詧為梁帝,是為西梁,收蕭詧所據之襄陽為魏土,以江陵所領之荊州助蕭詧為基業。
於謹欲弱西梁,虜江陵城中男女數萬口為奴婢,返還關中,更留魏兵守江陵西城,名為駐防,實為監視。
蕭詧雖稱梁帝,政令不能出荊州三郡,江陵又遭戰亂,人口大損,國家至為貧弱。
其後西梁雖趁王琳與陳國相攻,攻略江南,而王琳一敗,陳軍西上,江南之土,又復喪失。
陳天嘉三年(562年)二月,梁帝蕭詧以江南之土盡喪於陳人之手,西梁僅保江陵左右三百里山河,國已不國,憂憤而死。
其子蕭巋嗣立,建年號天保,惟行梁帝號令於一州三郡,二十一萬百姓之間。
西梁天保六年(568年)三月。
陳將吳明徹、裴忌渡江北上,立營寨於梁都江陵城外,急報入於梁宮及北周江陵總管府。
周江陵總管、武康郡公崔謙聞報,急招梁帝蕭巋往總管府中商議。
江陵,周江陵總管府。
周江陵總管崔謙、江陵副總管高琳,梁帝蕭巋、梁尚書僕射王操,四人環立於一張置著荊襄之地的輿圖之側。
崔謙出身博陵崔氏,早年從賀拔勝起兵,而後從其西投關中,其人雖為文臣,亦有武略,在荊襄、巴蜀,俱有戰功、治績。
陳人之動兵,他心中已有預料,是以此際他未見慌亂,先聲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