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壽數
行往太常寺的皇帝車架之上,陳伯宗正在翻看著一本小冊子。
這是他令毛喜整理的東晉以來南國善終諸帝的壽數。
但見那書冊上其中一面寫道。
晉元帝,四十八。子晉明帝,二十七。
明帝子晉成帝,二十二。明帝子晉康帝,二十三。
康帝子晉穆帝,十九。
元帝子晉簡文帝,五十三。
陳伯宗看罷這六個皇帝的壽數,再看過毛喜附在其後的小字解釋,心中直是感慨良多。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傾覆,皇帝司馬鄴死於匈奴人劉聰之手,士人衣冠南渡,司馬睿因之綿延晉祚於東南,建都建康,稱為東晉。
自元帝司馬睿立國至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劉裕,凡一百零三年,歷十一帝。
其中僅這冊子上的六位是自然死亡。
而在元帝到穆帝這連續承襲的五代帝王,四十四年的執政時間裡,有三十四年都是在成、穆這兩個小皇帝的名下渡過的。
這二位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皇帝,晉成帝司馬衍五歲即位,在位十七年,晉穆帝司馬聃兩歲即位,在位十七年。
這意味著在三十四年的時間裡,東晉的大政都由權臣輪流把持。
是以晉穆之後,東晉的皇帝幾乎失去了和尾大不掉的權臣世家們周旋的實力,淪為了事實上的傀儡。
東晉就這樣在權臣與權臣、皇帝與權臣間的一次次內耗中失去了北進中原的實力和機會。
究其初始,元、明二帝才能平庸固然有其責任,然而其壽數太短,以至嗣君太幼,恐怕亦是一樁大因由。
然而東晉前代諸帝何以皆促然短壽?
其四面漏風的太醫系統,恐怕是要負大責任的。
東晉哀帝以前,太醫系統一直由九卿中的太常執掌。
不知是前面四帝的早死讓繼承穆帝之位的哀帝警覺,或是太醫們的拙劣表現粉碎了他對太醫系統的信任。
晉哀帝司馬丕直接將太常裁撤省並,把太醫令劃給了由皇帝親近任官的門下省執掌。
說來也奇怪,自這之後,東晉的皇帝便開始變得長命起來。
只是司馬丕大抵是對太醫的醫術失去了信心,開始斷食服藥,祈求長生起來,年只二十五歲便中毒而死。
爾後,東晉權臣與皇帝的爭鬥,卻都全都擺上檯面去了。
司馬丕的同母弟司馬奕被權臣桓溫廢黜,元帝司馬睿的幼子其年五十二歲的司馬昱被扶上位,只八個月便憂懼而死,是為簡文帝。
桓溫輔其十一歲的幼子司馬曜為帝,是為孝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