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更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章 土木堡之變的真相(上)
殿內,周氏坐在椅子上,正對著朱祐樘閉目假寐。
在周氏身側,站著劉嬤嬤。
聽到開門聲,周氏睜開了眼睛,看到門口的朱祐樘,絲毫不感到意外。
只是平淡地說道:“皇帝回來了。”
說完,她看了一眼身邊的劉嬤嬤。
劉嬤嬤擔憂地看著周氏,行了個禮後,快步退出了主殿。
將整個殿內的空間,都留給了這對奶奶和孫子。
殿外,汪直守在殿門口,閒雜人等,不可靠近。
殿內,朱祐樘緩緩走近周氏:“看到朕,你好像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周氏自嘲般笑了笑:“在你身上,發生什麼事,哀家都不會感到奇怪。”
朱祐樘不置可否:“那你應該知道,朕來此的目的吧?”
“告訴朕,四十年前的土木堡之變,真相到底是什麼?”
“你現在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周氏說完,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朱祐樘心中一沉,心道果然如此。
他壓抑著憤怒問道:“為什麼?!于謙和楊洪,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周氏閉目不語,並不打算為朱祐樘解惑。
此時的周氏,似乎除了生命,沒有什麼能再威脅得到她。
但朱祐樘心中冷笑,她知道周氏看似無慾無求的表面之下,還有著什麼樣的渴望。
“朕知道,你一直想與英宗皇帝合葬。”
“你若將土木堡之變,完完整整地告知於朕。”
“此事,朕可以考慮。”
果然,朱祐樘話音落下之後,周氏立刻睜開了眼睛。
臉上故作平靜,但眼睛裡卻充滿了急切與激動。
朱祐樘沒有說完,只是坐在了周氏的面前,靜靜地看著她。
周氏面露糾結之色,片刻後,輕輕嘆了口氣。
“都已經是過去四十年的事了,還提這些幹什麼啊……”
“土木堡之變的直接起因,還要從正統八年,英宗皇帝命工部侍郎焦宏為八府總提調官,在閩州督造一百二十艘下西洋的海船時說起。”
“從正統九年開始,贛州葉宗留,和閩州鄧茂七,就開始起兵鬧事,將整個東南沿海,都攪得不得安寧。”
“這些人雖說是農民起義,但他們不打地主土豪,專打官兵,並且武器也都是大明的制式武器。”
“這些人,其實就是東南那些士族們,資助起來阻止英宗造船下西洋的。”
“而當一百二十艘海船,在正統十三年造完之後,整個東南沿海,就全亂了。”
“海路不通,陸路切斷,船隻根本無法下海。”
“所以英宗又在正統十三年十一月,命寧陽侯陳懋為總兵官,佩徵夷將軍印,統兵十萬,平叛閩州。”
“而這十萬大軍中,還有英宗親自從京城三大營中,撥去的兩萬精銳。”
“不到三個月,閩州的騷亂就被平定了。”
“可當正統十四年五月,英宗皇帝開始命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調查閩州叛亂的起因時。”
“七月十一日,風平浪靜了二十五年的宣府,大同和遼東,就同時傳來軍報。”
“瓦剌寇邊!”
在周氏身側,站著劉嬤嬤。
聽到開門聲,周氏睜開了眼睛,看到門口的朱祐樘,絲毫不感到意外。
只是平淡地說道:“皇帝回來了。”
說完,她看了一眼身邊的劉嬤嬤。
劉嬤嬤擔憂地看著周氏,行了個禮後,快步退出了主殿。
將整個殿內的空間,都留給了這對奶奶和孫子。
殿外,汪直守在殿門口,閒雜人等,不可靠近。
殿內,朱祐樘緩緩走近周氏:“看到朕,你好像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周氏自嘲般笑了笑:“在你身上,發生什麼事,哀家都不會感到奇怪。”
朱祐樘不置可否:“那你應該知道,朕來此的目的吧?”
“告訴朕,四十年前的土木堡之變,真相到底是什麼?”
“你現在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周氏說完,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朱祐樘心中一沉,心道果然如此。
他壓抑著憤怒問道:“為什麼?!于謙和楊洪,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周氏閉目不語,並不打算為朱祐樘解惑。
此時的周氏,似乎除了生命,沒有什麼能再威脅得到她。
但朱祐樘心中冷笑,她知道周氏看似無慾無求的表面之下,還有著什麼樣的渴望。
“朕知道,你一直想與英宗皇帝合葬。”
“你若將土木堡之變,完完整整地告知於朕。”
“此事,朕可以考慮。”
果然,朱祐樘話音落下之後,周氏立刻睜開了眼睛。
臉上故作平靜,但眼睛裡卻充滿了急切與激動。
朱祐樘沒有說完,只是坐在了周氏的面前,靜靜地看著她。
周氏面露糾結之色,片刻後,輕輕嘆了口氣。
“都已經是過去四十年的事了,還提這些幹什麼啊……”
“土木堡之變的直接起因,還要從正統八年,英宗皇帝命工部侍郎焦宏為八府總提調官,在閩州督造一百二十艘下西洋的海船時說起。”
“從正統九年開始,贛州葉宗留,和閩州鄧茂七,就開始起兵鬧事,將整個東南沿海,都攪得不得安寧。”
“這些人雖說是農民起義,但他們不打地主土豪,專打官兵,並且武器也都是大明的制式武器。”
“這些人,其實就是東南那些士族們,資助起來阻止英宗造船下西洋的。”
“而當一百二十艘海船,在正統十三年造完之後,整個東南沿海,就全亂了。”
“海路不通,陸路切斷,船隻根本無法下海。”
“所以英宗又在正統十三年十一月,命寧陽侯陳懋為總兵官,佩徵夷將軍印,統兵十萬,平叛閩州。”
“而這十萬大軍中,還有英宗親自從京城三大營中,撥去的兩萬精銳。”
“不到三個月,閩州的騷亂就被平定了。”
“可當正統十四年五月,英宗皇帝開始命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調查閩州叛亂的起因時。”
“七月十一日,風平浪靜了二十五年的宣府,大同和遼東,就同時傳來軍報。”
“瓦剌寇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