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蒲州晉商!
而武解就更好辦了,西廠二檔頭覃魯直接持朱祐樘的手令,從各地衛所調兵,將阻止清丈田畝的地主士紳,全部抓起來問罪。
有了靜海王氏兄弟的先例,整個順天府,乃至整個北直隸,都沒有幾個士紳敢阻止王儼他們清查田畝的。
而晉州這個地方,特別是平陽府這個地方,和北直隸等地,非常不同。
因為這裡,是晉商的地盤。
王儼看向楊繼宗,面有憂色:“可是這裡是平陽府啊,平陽府晉商勢大,他們可不是普通的地主士紳,萬一處理不好,我怕……”
“你怕什麼?”
楊繼宗不鹹不淡地回應:“再怎麼樣,這裡都是大明的領土,他們這些晉商,反不了天。”
王
儼苦笑,心裡唸叨,他們那些晉商當然是反不了天。
但若是把那些晉商逼急了,他們決定要魚死網破,那他和楊繼宗,就只能是那破掉的網啊。
想起晉商,王儼不免又深深嘆了口氣。
晉商,是明朝三大商幫之一。
剩下的兩個商幫,分別是徽商和潮商。
晉州南部,人稠地窄,人地矛盾激烈,一些腦筋靈活的,便背井離鄉,成為行商。
晉商的崛起,要追溯到明太祖高皇帝開國大明之後,對北元的襲剿戰爭,和邊防駐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一邊派兵深入草原,剿滅蒙元餘孽。
一邊在大同,宣府,遼東等地建立邊鎮,守護大明邊疆。
但明朝北方向來缺糧,而大量的軍民駐守北方,又加劇了糧食缺口。
為了解決北方邊鎮缺糧的問題,洪武三年,朱元璋在組織邊境屯田的同時,開始實行開中法。
簡單來說,就是商人向邊鎮運輸大明朝廷需要的糧草,從而換取“鹽引”。
拿到“鹽引”之後,商人就可以到指定鹽場購買食鹽,再到指定區域銷售。
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但是可以很好地防止官員貪腐。
在朱祐樘掌權之初,前戶部尚書葉淇就想用更容易貪墨的折色法代替開中法,但被朱祐樘阻止了。
在鹽鐵官營的年代,賣鹽可是暴利。
而這份暴利,大多都被晉州的商人給賺走了。
這其中,又以位於鹽場附近的平陽府商幫,賺得最多。
以平陽府蒲州縣為代表的晉南商幫,是最早崛起的晉商。
他們靠近解州鹽場,又距離大同府不遠,於是便四處搜糧,運往邊鎮,換取鹽引。
當晉州的大商人們多了起來後,又自發結盟,形成了晉商。
這些晉商從明朝前期開始,就藉著對邊疆運糧的機會,大肆向蒙元餘孽走私鹽,鐵,茶葉,和絲帛,從而攫取大量的利潤。
而晉商向來又信奉一句話:以末致財,用本守之。
擁有大量錢銀之後,晉商便開始在當地大肆兼併土地田產。
若是遇到災年,大量農民賤賣良田,晉商便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得大片大片的土地。
本身晉州這個地方就人稠地窄,土地又被那些大晉商們給兼併了。
普通的晉州百姓,就只能淪落為晉商們的佃戶,世世代代受晉商們的剝削,成為他們事實上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