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罪臣之女
那些生活在紙醉金迷中、縱情聲色的紈絝子弟,一時興起時,也有人全然不顧家族長久以來積累的名聲、不理會社會輿論的壓力地將青樓女子納入府中。
這種行為雖然不被提倡,卻也被一些人視為富家子弟風流習性的一種體現,倒是無傷大雅。
可罪臣之女,那是朝廷官員、世家子弟提都不敢提,碰都不能碰的存在。
罪臣,是被打上恥辱烙印的人。
罪臣家眷,本應是不被善待的,納她們為妾算是一種挑戰皇權的行為。
皇權至高無上,不容許世人有絲毫的冒犯,誰敢輕易去觸碰。
一旦與罪臣家眷有瓜葛,那就是明著挑釁皇權的威嚴。
那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行為,可能會給自己、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在這個等級森嚴、皇權至上的社會里,即便身處上層的高官顯爵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任何看似微小的僭越行為,都可能引發軒然大波,遭受來自皇權的嚴懲。
按理來說原身的父親作為一方要員,親朋好友中總不乏有人財力雄厚,有本錢將她們買回自己府中。
可誰敢沾染這種事呢?
這不僅僅是救幾個人的問題,而是涉及家族的興衰榮辱,甚至身家性命。
一旦涉足其中,就如同站在了懸崖邊緣,隨時可能被捲入政治的風暴之中,被冠以“謝黨”的罪名。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社會里,結黨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指控,宛如一道死亡宣判。
朝廷之中,皇帝最忌憚的便是官員之間私下勾結,形成勢力集團。
這被視為對皇權的直接威脅,因為黨同伐異往往會擾亂朝政,使得皇帝的政令難以順利推行,權力被分散架空。
那些被懷疑有結黨行為的人,不管是真的參與了黨派之爭,還是僅僅因為與罪臣有所關聯而被誣陷,都難以洗脫罪名。
一旦被冠以“謝黨”之名,就等於被打上了叛逆的標籤,名譽掃地。
家族的財產會被抄沒,族人會被流放或者處死,原本高高在上的家族會在瞬間崩塌,曾經的榮華富貴化為烏有,只留下無盡的苦難與恥辱。
所以,即便有人對罪臣家眷懷有同情之心,也不敢伸出援助之手,明哲保身才是人之常情。
電光火石間,羅詩杳腦中有模糊的記憶被喚醒。
她突然想起,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例子。
清康熙年間,蔡毓榮平定三藩之亂。
事後,康熙在清點名單時,發現吳三桂的一個孫女神秘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