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吃早茶 作品

第16章 兒童福利院


 酬神還願的事可不能再耽誤,四十八小時的時限,已經過去將近二十四個小時,還要扣掉辦理手續的時間。

 而收養兒童最方便的地方,自然是港島的聖公會兒童院,一所在1935年由聖公會主教何明華創辦的福利院。

 初衷是為收養戰爭孤兒,院舍位置建在大埔道,後來發展成港島最大的兒童福利機構,在全港各區都設有兒童之家,還在灣仔,旺角,尖東都蓋有辦公樓。

 尹照棠在前臺說完想領養孩子的來意,頓時獲得義工小姐的另眼相看:“尹先生,領養申請需要經過社會福利署批准,根據法規,領養人需年滿三十週歲,有固定居所,合法職業,經濟狀況良好,已婚者為佳。”

 “尹先生太年輕,社會福利署恐怕不會批准,如果尹先生有心的話,可以做慈善捐助,代替領養。”

 聖公會兒童院的義工基本都是基督教徒,在服務態度上絕對很好。

 尹照棠一路跟著小姐參觀起兒童之家,看到一座五層樓的兩千呎大樓中,僅住著三十幾個孩子,有大量面積房間被以教室名義留出。

 還有蓋有運動操場,小型遊樂場,規矩不小,設施齊全,挑不出毛病,但看起來有點空曠,逛著逛著會覺得有些不對味。

 等尹照棠見到孩子們在上音樂課時,突然明白不對的地方在哪兒裡:“江小姐,兒童之家的住所應該足夠,怎麼只有三十幾個孩子?”

 江小姐並不介意的笑著答道:“尹先生,社會福利署對非政府福利機構有嚴格限制,每個兒童之家能收養多少孩子是需有名額限制的。”

 “聖公會福利署的一所兒童之家,最多隻能收養四十名兒童,另外有二十個緊急救助名額,用以幫助遭受家暴,遺棄的兒童。”

 “雖然每間兒童之間能收養的孩子不多,但聖公會福利署在港島已經有十三間兒童之家,是數量最多的慈善救助機構。”

 尹照棠點了點頭,隔著玻璃窗戶看到孩子們在學唱歌,童聲天真浪漫。

 教師角落擺著一架已經掉漆的木色鋼琴,有位戴著小碎花布髮箍,穿著白色長裙,個子不高,清瘦的女老師正在彈奏降過的調《聖母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