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號戰列艦 作品

第579章 011 我大清不給英夷一國加開口岸自有國情在此

 “那麼

 “這倒也簡單,不要理解上出了偏差,我們的通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熟悉中國人的典故。”

 嗯,這個問題,到了150年以後,還是存在的。

 索洛維約夫看了看

 要是涉及到別人的可能還是小事,這上面提到的是一位湖南舉人唐鑑的文章。

 嗯,現在看起來,可能只是個舉人。

 不過要是提到在高中歷史課本里一直當小丑的倭仁,還有某個同樣是湖南出來的“剃頭哥”,都跟他是有來往的。甚至要講起來,這二位居然都是從他這裡學過東西的。至於為什麼反差這麼大,那是敲破腦袋都想不到的。

 當然了,去搞情報的俄國商人也比較業餘,索洛維約夫只是知道有唐鑑這個人,卻並不清楚詳細情況。畢竟他是下一年的進士,而且在歷史人物當中,

也不是那麼顯眼。能知道這個人,都是他道光年間彈劾了那幾個去籤條約的,只是那都是打嘴炮,一點營養都沒有,還不如看看這文章的內容。

 大概也就是他作為舉人寫了一篇文章,講了宋朝以來的興學內容,雖然將來可能是無可稽考的,不過現在也能夠了解一些。反正清朝人喜歡考據,能把不少已經快散佚的書籍從四庫全書和各種來路的書籍裡給刨出來。

 唐鑑的父親唐仲冕是乾隆五十八年進士,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江蘇為官,因為嘉慶十三年不涉及到他的職務調動,因此抄回來的邸報上也沒有內容。

 至於他下一年中了,現在自然也不會有人知道。

 但比較重要的情報,還是嘉慶最近乾的事情,似乎還跟英國人有些關係。

 雖說抄到的都是去年的內容,也不妨礙知道帶清對英國人的態度。大概就是“英夷”麼,不怎麼懂規矩,一直都想要按照荷蘭或者俄國的定例,要麼就是葡萄牙人這樣租一塊地方,好方便他們囤積貨物,最好還有個租借地。

 這種事情,除了葡萄牙人那裡,是明朝以來已經形成的事實,就不大可能通過正常手段來兌現。

 俄國在清朝境內的貨棧,那還要服從當地官員的管理,也不是外交使館那樣的地位。

 再說了,我帶清自有國情在此,大概也就是在這裡。

 至於英國人麼,他們想的也多了,就他們幹過的事情,清朝的官方也就是上一次給喬治三世的國書,講幾句場面話,大概就完事了。

 真要講下來,也是帶清自有國情在此,不給你的東西,你也不能要。

 俄國這邊收到的態度,從亞歷山大之前看到的國書已經知道一些了。

 對於這些董事會成員麼,他們在索洛維約夫看完了以後,倒也有些興趣,於是問道:“伯爵,你怎麼看呢”

 “要是能夠翻譯成俄語或者法語,然後呈給皇上,自然也是好的,至少我們能夠知道中國大皇帝對我國的態度,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情況。只是可惜,他們肯定會要求,我們只能按照約定過境,幾年內是不要想了。除非外交部特意給中國皇帝的理藩院發外交文書,也就是他們處理‘附屬國’事務,相當於外交部或者殖民地部的這麼一個部門。”

 “殖民地事務部”

 有人會有些憤慨的,索洛維約夫的解釋是按照英國人的辦法來的,可是又太超前了,以至於這些董事會成員,有的接受不了。

 “你要聽我說清楚,中國的皇帝沒有興趣對外殖民,因此就是對附屬國或者一些友好國家,他們要覲見大皇帝的時候,才會產生這種外交關係。中國的情況,和歐洲還是很不一樣的。”

 還要給這些不懂的解釋,不過也不要緊,畢竟俄美公司的人麼,自己老爸也算是個小股東,不過沒有資格出席董事會的核心會議,但也需要他這樣懂行的人來加入。

 他們還是有耐心的,而且通譯也是在進步的,至少以後彼得堡和莫斯科都要有相應的人員,而且幾所大學都要有東方學系,也方便未來的經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