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施 作品

第四五二章 種子

當皇帝的生活也沒什麼新鮮的,他不是給自己找事,啥啥都管的。只掌握著大方向,開著華夏帝國這一條航行了幾千年的船穩定航行,並且一邊航行,一邊掀起船底的一塊塊板子,換成鐵的、鋼的。

每天只吃喝玩樂,遊蕩後宮,寫寫畫畫造奇觀,一樣不差,比趙佶昏多了。

不過卻也沒有真的空閒,偶爾的還是會理政的,畢竟那麼多的事,總有內閣不能做主,要他批示。

其實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國家的框架已經搭好了,國策也定好了。

於百業,就是鼓勵發明創造,提高工作效率、糧食產量等等。於教育,是按照他的意思,重新編攢教科書,剔除了儒家糟粕,改了忠君思想。畢竟他自己都不在乎皇位,更不需要誰忠君。要的是愛國愛家愛民,要的是全民的血勇。

所以最後實行的是五歲上村學,連帶著武學基礎,識字、明理一直上到十一歲。而後升入縣學讀三年,通識百家。十四歲畢業後,升入府學再讀三年,開始分科專攻。十七歲府學結業,這才開始科舉。科舉向上是考國學,入讀太學、國子監、太醫院以及軍方的講武堂。讀三年後,再次考試,這一次才是真的取士。選取成績優異者,充入官方的各個機構。

其餘的人,當然可以再考,但在那之前,他們也是要工作的,不管是否繼續考試,他們都要發到下邊的村學去教書。講武堂的學子有兩條路。一是去當兵,二是去村學教習武道。

而太醫院的那些學子,則是沒有再次科舉的必要。全看那些老醫師如何安排,按照他們的想法教育。而後分到下邊縣裡,做基層的醫療服務。如此多的人,一點點的積累下來,幾十年之後也能有一個成熟的醫療制度了。

如此形成一個循環,生生不息的教育人才。當然會有飽和的那一天,但是到了那個時候,社會得發展到什麼程度。即便沒有安排,也餓不死人。

想要實行義務教育,現在的社會財富還是不允許的,另一方面也沒有那麼多的老師,所以還是要慢慢推行。現在是他撥出了一筆款項,用於對入學讀書的女孩子給一些補貼,減免一部分家庭負擔,爭取讓女孩子能夠讀六年。

這是社會風氣在那的,他不怕男孩子不讀書,因為以前讀書的學費就不便宜,窮苦人家還是砸鍋賣鐵的供家中男丁讀書。而即便他現在放開了女人的上升通道,但是千年以來的習慣思維並不是那麼好改的。對男丁是砸鍋賣鐵,對女娃那就是能不花就不花了……

解放婦女,提高女性地位,這事兒就只能靠那些有錢人家的小姐了。他們有錢,都能供的起。等到以後那些小姐們畢業了,有的當了官,有的下到地方教書做先生,那時候社會風氣對女娃的態度也就好了。

至於人口方面,他看過之前統計的戶口,總算下來,確實已經過億了。但肯定還是不準確的,這個數字是繳稅的人口。但實際上,那麼多苛捐雜稅,被逼的沒辦法,跑到深山中當野人的大有人在,真正的人口還要比現在記錄的高上許多。

他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多。畢竟現在這樣一個時代,以他現在的軍事實力,只要夠的著就能打。但是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沒有人開發又有什麼用。現在人頭稅什麼的,他可是全都廢了,老百姓除了種地的,基本上都不交稅。如此那些百姓們,肯定還是要造人的。

為了儘可能的安全,儘可能的保證嬰兒存活率,他還是定下了十七歲生孩子的法律。那個時候正好是府學畢業,結婚生子正好。

其實就是圍繞著創新培養人才,由數不清的人才深入到各行各業,開始深度改變整個的社會環境。隨著技術的發展,自然而然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逐漸提高。而吃飽喝足之後,一群沒事兒乾的人就會開始搞文化,由此開始新一輪的精神文明革新。

他這一次沒有過多的去指導科學研究,以前他在王家莊的時候,是要賺錢,要積蓄力量,所以弄一些超時代的造物。現在已經得了天下,先前也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堪用的工匠,他也就不再繼續跟著。只是下了最高指示,不斷的創新研究新事物。

主要也是現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以後還將會是冷兵器時代,民族安全有保障,他沒必要拔苗助長。所以他只鼓勵工匠,提高工匠地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而且他之前已經算是啟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時間過去,肯定也燦爛無比的科技果實。

外面的環境也還安逸,西夏沒了,儘管王言收縮了防線,沒有真的與回鶻接壤,他們也不敢肆無忌憚的佔領那大片的土地。而且他們也同華夏的邊區互市,購買東西,更加的不敢得罪。蒙古那邊,鐵木真還沒有出世,而且蒙古也同華夏做生意,他們正在往羊吃人的路上走,並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