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施 作品

第三七九章 周建華

醫護人員,更能明白一個醫術高超的人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雖然總是叨叨著什麼救死扶傷是醫生天職,但治病有先後,就這麼簡單。這無關其他,只是人性,是人情世故。自從王言到了市一院任職,這個醫生,那個主任的,一頓給他安排提前看病的。這還不算其他市裡、省裡的,那些手中有點兒權力的人安排的,他挺忙。

不過雖然分了房子,但是他也僅是找人打了一些傢俱搬進去,卻沒有住在那裡,還是會回到老周家住。只偶爾太忙了,才會在那裡休息。這個消息傳到周志剛那裡,給周志剛高興夠嗆,寫了老長的信勉勵他好好幹,為國家、為人民服務。

從老周家到市一院,單程大概是四公里,來回是八公里,他溜達不過來,所以還是買了一輛新的自行車代步。

在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插曲只有老周家的事,他的生活從來穩定。這時代又沒他大展拳腳的機會,也就是每天老老實實的拿著死工資給人看病,感受人世間的悲歡。

他上午坐診,下午用他的一些手段給病人治療,當然中間還帶著幾個跟他差不多年歲的中醫學徒。這是很正常的,也是他該做的。帶徒弟他是帶不了許多的,不是他的精力不夠,是他的身邊就那麼多位置,是有限的。他打算寫本書,傳播一下他的醫術,他的理念。中醫存廢之爭,建國以來就沒消停過,他要插旗立個山頭。

當然人生大事他也沒有忘記,即使他忘記了,李素華也不會忘記。事實上從他來到現在,基本上就沒消停過,已經相了許多親。

以前他在光字片的衛生所,一個月二十塊錢,雖說條件也不差,但也沒說多好,所以那會兒他相親還是差點兒意思的。後來他的神醫名頭傳出去,質量上來了一些。當他調到市一院,尤其還分了房子後,那就更好了,渠道也更上了一層。

之前都是李素華那邊,或者是光字片的人來找,後來則是有了市一院中的同事領導,還有其他的一些有眼光的官員介紹,現在他王老中醫是非常有市場的……

兜兜轉轉,時間來到了六月下,懷胎九個多月的鄭娟迎來了生產。地方當然是在市一院,王言給安排的,提前住進來待產。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時間,孩子成功誕生。不論鄭娟的生產過程有多艱辛,結果是早都註定的,是個男孩。

李素華稀罕的不得了,說著哪哪像老兒子,哪哪像鄭娟。單憑人說,總是能些許的找到那麼一丟丟共同之處的。

周秉昆想要王言這個全家最有文化的人取名的,但是王言搖頭拒絕了,讓他給親爹周志剛寫信要名字。

周志剛也硬,雖然不像原劇中後來的那般,爺倆誰也不給誰寫信,但也挺有意思。周秉昆寫信上癮,決心耍無賴耍到底,定時定點一週一封的往外寄,從李素華說到鄭娟,再到王言,還有鄭母以及鄭光明的情況。反正是沒話找話,就照著兩張紙寫。周志剛那邊同樣定時定點,一個月兩封的往回來,就是那信的抬頭,從來沒有周秉昆。

面對給下一代取名的重任,周志剛的信回的慢了一些。但很巧合的是,在孩子滿月的當天,收到了他的回信。從吉春,到山城周志剛的所在地,郵政系統的郵寄時間差不多是十天左右。這中間空出來的十天,也就可以想到為了給大孫子取名,周志剛有多認真。

這一次的回信,他的抬頭寫了‘秉昆’,給孩子取名‘周建華’。老周家的家族現在也散了,要不然該是按照原本的字輩取名的。這個名字也還不錯,建設中華麼,很有時代特色,同時也寄託了長輩對小輩的美好希望,挺好。周秉昆覺得也還好,反正親爹取的,不好也得好了。

在取名的同時,信中也寫了周志剛對老兒子的叮囑,那老長的信,是周志剛半輩子的人生積累,是對老兒子的諄諄教誨。

那信沒有華麗感人的詞藻,只是一個老父親的平靜訴說。但那天,周秉昆破防了,哇哇大哭,像個孩子。

他以前總是會覺得,爹媽對大哥、二姐的關愛比對他多。但是親爹的那封信,讓他感受到了如山般厚重的父愛。

但這並不是他嚎啕大哭的理由,他哭的仍然是心中的那一份對父母欺騙的愧疚。他從來知道親爹的脾氣,但越是知道,他才越是愧疚。

李素華不懂其中關鍵,只是哭笑不得的說著傻孩子,並安慰著他。只有鄭娟、王言懂真相,前者陪著他哭,後者只微笑的看著……

周秉義跟周蓉當然也收到了這個消息,因為距離的關係,他們郵了一些生孩子之後能用到的東西,還附了一些錢過來,以表心意。

那個月,水自流送來的錢,是一百塊,言說給孩子的。王言當然照單全收,真要給孩子,這些哪裡夠。但不要白不要,很多時候,沒必要跟錢過不去。

有了孩子,老周家每天都十分熱鬧。尤其李素華,她最高興,稀罕的不得了,每天早上必做的事是,問神醫大外甥,自己的孫子怎麼樣……

如此,時間來到了八月中,經過半年時間,王言終於看到了不錯的姑娘……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