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八章:高平!高平!(2)
大國這個概念。無論古今中外,均有著多重政治含義。
西周封建。百里為國,十里為家,成王時期一口氣分封出去的大大小小上百個,諸侯國中,經過數百年的相互征戰吞併,所謂大國也形成了其不成文的標準。地千里,車千乘,是為大國。所謂車千乘,也就是國中常備兵力達到萬人規模以上,春秋初期的鄭國、宋國、齊國,便是這樣標準的大國。到得後來,經過政治的革新和經濟的展,最終形成了齊晉秦楚這種以“稱霸”形式雄踞一方的級大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均可稱之為大國。
歷史潮流滾滾前行,所謂大國的概念也在不斷演化中,簡單的按照地理面積和軍事力量級數論資排輩方式不斷受到衝擊,大國的概念裡開始帶著越來越多的政治外交內涵。所謂大國,可使天下諸侯以臣僕事之,鼎盛時期的大國,區區一使持節,可族滅一國,班陳湯王玄策,便是大國力量的典型代表。所謂“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中原大國鼎盛時期喊出的帶著赤裸裸毫不掩飾沙文主義色彩的口號。
曾幾何時,天可汗一怒,西域荒漠塵沙泛起,東海碧波濁浪詣天,太極宮裡那個憊懶強悍的男人就是放個屁,也能在大漠草原之上激盪起赫赫風雷。
與以往的任何一個草原帝國不同,繼起漠北的耶律家族儘管承襲了歷代草原民族跨駿馬挽長弓的舊有傳統,卻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匈奴突厥等等昔日遊牧霸主的血脈沿襲,恰恰相反,大遼的君臣,契丹的貴族重臣,幾乎無一例外秉持著令人難以理解的正統觀念,大遼雖然客居北疆,卻是曾受大唐冊封的中國正脈,相比走馬燈一樣征戰吞併更迭輪換的中原藩鎮們;大遼更有資格自稱為中國,畢竟所謂的契丹,是名正言順位列於天可汗秩序下的大唐遺族之一,而中原的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皆可算得昔日大唐的叛臣逆子。兩相對照,大遼這個大國,非只在軍力和國土面積上傲視群雄,就是在所謂的淵源統緒問題上,也毫不謙讓地高踞中原諸國之上。
不管柴榮認不認,大遼的血統都來自大唐,而所謂大周,不過是一個新的中原割據軍閥而已。
即便是心高氣傲的柴榮也必須承認,最起碼在顯德元年,大遼確確實實稱得上是當世大國。
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動一支三萬人馬以上的戰略兵團對於稱臣屬國進行戰略支援。而且還是在基本不撼動自家根基的情況下,僅此一條就令人不得不重視。
畢竟在這個時空裡,舉目天下,國中兵馬在三萬人之上的政權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六家之數。北漢南征,舉國動員不過拼湊出了三萬出頭的步騎,柴榮應戰。倉促間來得及調動的機動兵力也不過三萬人左右。雖然說自郭威立朝以來所實行的政策就是偃武修文與民休息,但後周畢竟是佔據中原腹的的正朔王朝,真要較真舉國動員掃掃褲縫二十萬人馬還是能夠湊出來的。不過那是指國戰。若是遼軍大舉南下,大周君臣自然要放下一切懷抱以舉國之力應之,若只是在契丹支持下的北漢,情況就不大一樣了。
柴榮新登大寶。地位未穩,郭威時代的重臣大將尚未從心理上真正臣服這位年輕的皇帝,而地方藩鎮如李文革等都還在觀望畢竟七十年來正朔王朝的更迭大多都生在新老交替的當口。這個時代的君王們一般很少會指望那些所謂忠心耿耿的臣子部將們在自己死後齊心協力地輔佐自己年幼的子嗣!在這個,時代,那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奢望,與其做這種白日夢,倒還不如將個子傳給年富力強的兄弟或者培養一個威望資再都足夠的養子。不管後世人如何看,在這個紛亂的世紀裡,國有長君,社稷之福。這八個字可絕不僅僅是臣子勸諫君王的簡單口號。
那是從血淋淋的現實中得出的血淋淋的經驗。
即便是長君,稍弱一點都不成!
從這個意義上講,王峻到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郭威比他現實多了。
在這個時代,天下莫不如此!
遼國也不例外。太宗皇帝死去不過七年,上京城裡已經換了兩任皇帝,契丹貴族們這些年來忙著站隊爭奪廝殺,幾乎每年都要出幾起震動朝野的謀逆大案,今天還打著朝廷的旗號在鎮壓叛逆的宰相元帥,明日就可能自己被當做叛逆誅殺夷族,宗室重臣人心惶惶。上位者和屬臣的權力乃至生命財產都沒有任何的保障,若非如此,七年前便曾經馬踏大河將南朝花花江山踩在腳下的大遼,又怎會在這七年時間內無力南指,只能通過支持河東劉氏割據政權做點小動作?就算國力有所侷限,當年的乾估之變。若是利用得好了,最起碼能夠趁著郭威和劉家的孤兒寡婦較勁的當口吞併河北,再度兵臨大河或許不易,多吃掉河北三四個州郡還是輕而易舉的。
然而內
耗讓這一切都變得不可能,雖然這幾年大遼也並沒有中止對周邊的部族用兵,但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鬧將北方那些尚處於刀耕火種層次的原始部落多收編幾個,至於南朝方面,自幽薊十六州之後便再無寸進。
遼國西南面招討使耶律隕恩是太宗皇帝耶律德光最小的一個線子,其母乃是太宗皇帝徵涅刺部時擄來的女奴,身份卑微,限恩幼年時母親便被述”心藉故處死。不要說其時耶律限恩尚且年幼,便是巳紹藏甲。他也不敢痴心妄想與大遼第一後族述律家討還公道。太宗的母親述律平太后乃是受阿保機遺命主持太祖身後軍國大事的攝政太后,而太宗的皇后則是述律平族弟之女,不要說偎恩,就連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本人在述律太后面前都只能唯唯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