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三章:西北的軍閥(6)

 七月的延州,正是一派農忙景象,金城至延安的官道兩側,延河兩岸,一派翠綠景象。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在延河和洛水兩條主要河流沿岸,到處都修築起了小型的水壩和木質的水車,原本乾涸貧瘠的土地,在成百上千架水車的灌溉下都種上了黍米和小麥等作物,剛剛分得土地的農民們揮汗如雨,拿著鐵質的犁頭鋤頭等嶄新的農具在田間地頭不要命般勞作著。

 佈政曹司農科在延州的九個縣都設置了農業站,由縣丞直屬管理,這些農業站只有一項功能----將自州城運來的新農具發放給農民們。

 豐林山上的鐵工營如今已經壯大到一千三百人的規模了,木工營則已經超過了兩千人,如今豐林山區每天可以出產一百件農具和一百杆木槍,這對於一個地方藩鎮而言已經是難以想象的成就了。

 然而李文革並不滿意,豐林山區的生產並沒有完全擺脫作坊式手工生產模式,完全不是他設想中的工業化生產模式。

 在經過實際的調研之後,李文革確認,在周正裕的領導下,廂兵司已經將轄區內的每一個勞動力都調動起來發揮到極致了,對於祖霖領導的研究小組的各項技術革新,老周也儘可能地做了向生產力轉化的努力。

 應該說,在手工業時代,這樣的生產規模已經可以算是巔峰狀態了。

 對於李文革的不滿意,老周很是不解。

 對此,李文革的解釋是:“周大哥,這不是你的錯,你做得很好,只是我這陣子忙於戰事,對這邊的關注實在太少了!”

 李文革回到延州之後,連續半個月都在進行不動聲色的調研和考察。這半個月中,他只下達過三道命令,一道下達給州府。=&nbsuco首 發^^

 在調研期結束後,李文革開始了對八路軍廂兵司的改革。

 廣順三年七月十二,李文革向廂兵司下達整編命令,調整了廂兵團編制,將廂兵團整編為雜役營、運輸營、預備營三個營,撤消了鐵工營、木工營及兵工營編制。整個廂兵甲團由原先的七千餘人縮編為三千三百人上下。

 被撤編的三個營,李文革成立了三個新的組織來進行管理和經營,他們分別是鐵工合作社、木工合作社和兵工合作社。

 李文革拉來了因為謀求公路運輸獨家經營權未果而滿腹牢騷的陳哲,鼓動他入股鐵工合作社,李文革慷慨地表示,豐林山鐵工合作社可以以陳家的姓氏命名。叫做陳氏鐵工合作社,而未來鐵工合作社生產的所有民用鐵器都由陳家經營買賣。條件是陳家必須承擔鍊鐵技術的開發和鐵礦石採購的費用,以此作為股本參與鐵工合作社的經營。

 相比起壟斷公路地運輸權,未來的鐵器壟斷買賣一下子吸引住了陳哲。儘管這種鍊鐵技術開發地模式聞所未聞,其中也蘊含著無盡的商業風險,但是陳哲還是被其潛在的商業前景所打動----要知道,鐵工合作社目前有將近八百人在工作,這些人手工生產出來地鐵器每個月是個不小的數目,僅政府採購一項就足以形成流水(原先鐵製農具製造是由李彬的政府撥款,在未來將把這部分撥款變為政府採購)。陳哲知道,李文革現在的地盤不比以往,未來僅延慶兩州的農用鐵具採購就足以值回成本。

 陳家的商隊四處奔走。從關中南部帶回鐵礦石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運輸成本,那些極難煉製地石頭在當地商人的眼睛裡不過是些廢物,是大宗糧食貨物貿易的“添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