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五、七三六:戴圖末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詩是當初郭寧隨林衷上魏王府的時候,陳墨給他們留的話,至此,郭寧也知道了陳墨心中宏願,立誓要追隨陳墨的腳步,然這些當初郭寧可沒有告訴別人。
因此,當郭寧唸完後,在場的士子都以為是郭寧所作,暗道其大才,不愧是榜眼,從此詩中他們能感受到郭寧那作為儒者的胸襟,器識與宏願,他們自嘆不如,紛紛誇讚了郭寧起來。
郭寧不敢居功,表示這詩是魏王所作,是對他的教誨。
說著,郭寧把當初拜見陳墨的事,跟大家說了。
眾士子都是一驚,有些訝異,但很快就恍然了。
以他們的才能,自然能覺察這句詩的立意極高,若是沒有一個極高的眼界,是作不出來這種詩的。
魏王底層出身,經歷了北方大亂,天師軍禍亂,逐步成長起來,設縣學,抗淮王,平崇王,驅外敵,除逆賊……
這句詩,就好像是魏王這些年的經歷。
而如今恢復科舉,讓官員前往各地上任,不就是對應了那句“為萬世開太平”嗎。
“對了,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又或是這次殿試的題目,都和百姓還有當地的治理有關,這是魏王想要建立一個太平盛世。”一名士子想到了什麼,突然開口道。
聽到這話,眾人渾身都是一震,魏王在他們心中的形象驟然拔高了許多,變得無比的偉岸。
“我決定了,我也要和郭寧兄一樣,追隨魏王的腳步,為後面的太平盛世,儘自己的一份力。”
若是之前,他們讀書趕考只是為了當官,改變命運、光耀門楣的話,此刻,他們忽然有了一種崇高的目標,要為了這個目標而奮鬥。
“魏王真乃聖人也。”孫城帶著敬仰的說道,魏王這已經是達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至於民間所傳的魏王好色,好人妻,那都無傷大雅。
畢竟聖人有言,食色性也。
就在眾人被這種氛圍所感染的時候,一隊捕快來到了福澤酒樓外,將出入口守好後,左剛帶著兩名捕快走了起來。
眾人看到衙門的捕快,面色都是微微一變,不過他們倒也不懼,作為舉辦者的秦施上前交涉:“在下秦施,在此舉辦茶會,幾位有事?”
“原來是此次的傳臚秦公子。”左剛對著秦施拱了拱手,旋即說道:“衙門有件案子,要請郭先回去問問,郭先郭公子可在?”
左剛在大廳掃視了一圈。
話音落下,眾士子的目光,全都匯聚在了“郭先”的身上。
本就做賊心虛的“郭先”,見在場的眾人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心中莫名的一慌,他硬著頭皮上前道:“在下郭先,不知大人找我是何案子?”
“左某也不知,這是大人的意思,還請郭公子隨我們回衙門一趟。”左剛說道。
“郭先”心裡已經有了懼意,道:“我乃舉人,魏王門生,就算隨你們回衙門,也得朝廷恩准,你們無權帶我回衙門。”
這不是“郭先”無理取鬧,而是朝廷給舉人、進士的特權,畢竟他們的身份不一般,若是能隨隨便便帶去衙門的話,會對他們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
“此案是魏王點頭命大人欽辦的,這是文書,上面有魏王的大印。”左剛從懷裡掏出相應的文書,拿給“郭先”看。
眾士子看到這一幕,頓時一片譁然,由魏王點頭查辦的案件,這是這大的案子。
等“郭先”隨左剛他們走後,眾士子都紛紛猜測了起來。
有人猜測可能是跟科舉舞弊有關。
畢竟“郭先”這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的讀書人,能跟他牽扯到的案子,估計只有這個了。
此話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還有人說會不會影響到他們,萬一真的是科舉舞弊,那他們是不是要重考。
只有郭寧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是不是,我們去看看就知道了。”秦施提議道。
在大宋,審理重大案件時,知縣都會允許百姓到大堂前圍觀,以示其秉公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