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是藍啊 作品

第14章 大明稅收為何這麼少

 “我大明稅收,如何才能提高?”

 眼下空印一案的貪官,已經除的差不多了,但即便算上他們貪汙的糧食,大明的稅收還是遠遠不如宋朝,也不如不久之前的元朝。

 這是堵在朱元璋心中的一塊石頭。

 憑什麼宋朝跟元朝的稅收,都能比大明多?

 我大明就比上面的兩個朝廷差嗎?

 朱雄英聽到這個問題之後,方才知道,老朱為什麼會把自己叫過來,原來是為了稅收的事情。

 “陛下,我大明與宋元兩朝不同。”

 剛剛升職的劉仲質,從群臣之中站了出來:“宋朝與元朝,都是經歷過百十年的沉澱,稅收才比大明高。”

 “眼下大明已經掃清了北元的障礙,北境一帶的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假以時日,我大明的稅收肯定會越來越高。”

 朱元璋表面上點了點頭,但心中卻對這個說法十分不滿。

 你的意思是咱在北邊打仗打錯了嗎?

 什麼都不做,稅收就能進兜裡了!

 這話也就能說給昏君聽一聽,但朱元璋很明顯不是昏君。

 他將目光看向一眾大臣。

 這些大臣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進言?

 他們哪裡懂這些!

 許久之後,又一名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應該在劉大人所說的基礎上,再加以一些措施,便能提高大明的稅收。”

 說話之人,是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郭桓。

 按照歷史的走向,郭桓最多也就做到了戶部侍郎。

 但因為朱雄英的出現,原本的戶部尚書郭允道告老還鄉了,郭桓倒是提前升上來了。

 “郭愛卿有何高見?”朱元璋淡淡地問道。

 “臣以為,要提高大明的賦稅,那必須由各縣官員,督促百姓耕種。”

 郭桓侃侃而談:“百姓耕種積極了,糧食產量提高了,那我大明的賦稅自然會提高。”

 “另外,縣官員還要督促百姓開墾農田,農田越多了,那麼百姓便能交上來更多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