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之秋 作品
第一卷 第123章 南征的決議
第二日一早,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都看到了朝廷張貼的榜文,朝廷大敗八萬叛軍,俘虜叛軍將領黃得功,繳獲輜重無數,俘虜數萬。
“之前不是說叛軍來勢洶洶,數萬大軍都是精銳,這怎麼這麼快就敗了?”
“朝廷現在早就不是以前的朝廷了,現在朝廷推行新政,在三大營當兵拿軍餉,一月四兩銀子,大軍開拔更是能拿六兩銀子!”
“榜文上說,朝廷最近組建的新軍營,用了新式武備,三千人大破叛軍萬人!”
“那這家裡的糧食不是白囤了嗎?”
朝廷大勝的消息一經在京城傳開後,全是跑到票號買軍債的百姓,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軍債停售了!
而在朝廷大勝之後,心裡最開心的,還是手中持有大量軍債的大臣們。
早朝上,等兵部把前線的消息詳細稟報一遍之後,一時間,朝堂之上全是恭賀的聲音,而朱由檢也能夠看得出來,這些大臣們都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等群臣進諫完畢,朱由檢這才緩緩起身。
“眼下朝廷得勝,正是反賊朱常洵心驚膽戰的時候,朕決定,派遣新軍營神機營還有三大營火速南下,懲處叛賊亂臣!”
“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朱由檢此話一出,百官們還是十分震驚,但是細細一想,現在手裡拿著軍債,只要朝廷能夠一直打勝仗,那他們就能一直拿到分紅。
當然,要是能夠一舉肅清東南的叛亂勢力,對於朝廷而言,也是極好的!
“陛下,福王叛亂乃蔑視祖宗法度之舉,朝廷揮師南下,乃是順應民心之舉!”
“就是啊陛下,朝廷對福王已經是仁至義盡,福王非但不敢念陛下的好意,反而要恩將仇報,派兵進逼京城,實在該誅!”
“臣等認為此刻發病南下,乃是再好不過!”
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全都表明了態度,支持朝廷舉兵南下。
朱由檢隨即也大袖一揮:
“退朝之後,工部即刻準備輜重,戶部做好徵集民夫的準備,兵部儘快擬出一個南征的辦法來!”
等滿朝的大臣退下之後,杜陽走了過來。
“陛下,山西最新的消息,鄭子昂鄭大人那邊剿匪非常順利,正在穩步進行,其次,盤踞在山西北邊的遼藩這幾日一直在觀望,並沒有其他舉動!”
聽到這裡,蘇墨也是冷笑一聲。
“這些遼藩是等著河間一仗出結果,只要叛軍一勝,他們立刻揮師南下!”
杜陽一臉不可思議。
“怪不得這些遼藩這麼幾日一動不動,那現在朝廷贏了,這些清兵下一步會如何?”
朱由檢從龍椅上起身。
“如果朕所料不錯,等消息傳到關外,這一萬多清兵就會撤退!”
“讓鄭子昂早日把陝甘寧三省的流賊剿滅,讓大軍在北邊一邊實行軍屯,一邊防禦清軍!”
“然後再給山海關的方正化去書一封,嚴密注視清軍的動向!”
……
與此同時,應天府奉天殿。
早朝的時候,前線的塘報被送到了朱常洵面前。
“報,河間八百里加急!”
只見士兵上殿之後,無視大殿之上的群臣,捧著塘報就送到了朱常洵面前。
朱常洵在接過塘報之後,也是一臉欣喜。
“莫非是黃將軍首戰大捷,這才送來加急塘報給朝廷報喜?”
還沒打開塘報,朱常洵的第一反應,是認為這塘報是捷報。
而在場的大臣們這幾日其實也等的有些焦心,畢竟大軍北上,這第一戰的勝負全天下都看著呢。
身為內閣首輔的馬士英率先站了出來。
“陛下,黃得功黃將軍胸有韜略熟讀兵書,而且善用兵法,乃是不世出的良將,首戰定然大獲全勝!”
馬士英這麼一說,其他官員也都跟著附和起來。
“朝廷大軍不過都是些擺設,黃將軍麾下八萬精銳,談笑間就能橫掃北方,再現當年徐達大將軍的威風!”
“京師被那昏君霸佔,我新朝大軍人人憤慨萬分,士氣高昂,只怕這麼多日過去,黃將軍已經打到了京城城下,就等破城……”
在群臣的鼓吹中,朱常洵笑著打開了塘報,但是在看完塘報之後,朱常洵的笑容逐漸凝固,再然後,神色便變得震驚起來。
“八萬大軍,八萬大軍,就這麼沒了?”
百官們注意到朱常洵的反應,一個個也都是屏氣凝神,仔細觀察起來。
意識到不對勁的馬士英趕緊詢問:
“陛下,這塘報中都說了什麼?”
聞言,朱常洵雙手顫抖地站了起來:
“黃將軍首戰大敗,我新朝八萬人馬被朝廷大軍全殲,就連黃將軍和部下一眾將領,也被擄走了。”
此話一出,滿朝震驚。
而朱常洵的話到此還沒有說完。
“朝廷七萬大軍,正在南下!”
這一下,朝堂之上的大臣們臉色比吃了屎還難看,方才還在放言說要將朝廷如何如何,可眨眼之間,打臉很快就來了。
八萬大軍,這麼快就沒了,而且還是被全殲,身為主將的黃得功都被擄走了。
一時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全都亂作一團。
朱常洵則是看向了身為首輔的馬士英:
“馬大人,前線戰敗損兵折將,你給朕出一出對策啊!”
馬士英聽到朱常洵的話,一時間也是眼睛左右亂瞟不知道該說什麼,憋了半天,馬士英這才緩緩開口。
“陛下莫急,之前許諾要出兵南下,入關助我大軍的清軍,不還沒有南下嗎?”
“只要即刻讓多爾袞派遣大軍南下,朝廷必然會顧忌清軍,故而不再讓大軍南下!”
“再者,河南還有高傑大將軍麾下數十萬兵馬,此次戰敗,完全是因為我軍北上一路行軍,人困馬乏,而對面則是以逸待勞!”
“而現在是我軍據天險而守,定然叫他朝廷大軍有來無回!”
馬士英此話一出,慌亂的朱常洵這才稍稍鎮定,隨後聲音顫抖道:
“馬首輔言之有理,關外大清,乃是我大明朝的歃血盟友,只要清軍入關,那我新朝定然無虞!”
“之前不是說叛軍來勢洶洶,數萬大軍都是精銳,這怎麼這麼快就敗了?”
“朝廷現在早就不是以前的朝廷了,現在朝廷推行新政,在三大營當兵拿軍餉,一月四兩銀子,大軍開拔更是能拿六兩銀子!”
“榜文上說,朝廷最近組建的新軍營,用了新式武備,三千人大破叛軍萬人!”
“那這家裡的糧食不是白囤了嗎?”
朝廷大勝的消息一經在京城傳開後,全是跑到票號買軍債的百姓,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軍債停售了!
而在朝廷大勝之後,心裡最開心的,還是手中持有大量軍債的大臣們。
早朝上,等兵部把前線的消息詳細稟報一遍之後,一時間,朝堂之上全是恭賀的聲音,而朱由檢也能夠看得出來,這些大臣們都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等群臣進諫完畢,朱由檢這才緩緩起身。
“眼下朝廷得勝,正是反賊朱常洵心驚膽戰的時候,朕決定,派遣新軍營神機營還有三大營火速南下,懲處叛賊亂臣!”
“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朱由檢此話一出,百官們還是十分震驚,但是細細一想,現在手裡拿著軍債,只要朝廷能夠一直打勝仗,那他們就能一直拿到分紅。
當然,要是能夠一舉肅清東南的叛亂勢力,對於朝廷而言,也是極好的!
“陛下,福王叛亂乃蔑視祖宗法度之舉,朝廷揮師南下,乃是順應民心之舉!”
“就是啊陛下,朝廷對福王已經是仁至義盡,福王非但不敢念陛下的好意,反而要恩將仇報,派兵進逼京城,實在該誅!”
“臣等認為此刻發病南下,乃是再好不過!”
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全都表明了態度,支持朝廷舉兵南下。
朱由檢隨即也大袖一揮:
“退朝之後,工部即刻準備輜重,戶部做好徵集民夫的準備,兵部儘快擬出一個南征的辦法來!”
等滿朝的大臣退下之後,杜陽走了過來。
“陛下,山西最新的消息,鄭子昂鄭大人那邊剿匪非常順利,正在穩步進行,其次,盤踞在山西北邊的遼藩這幾日一直在觀望,並沒有其他舉動!”
聽到這裡,蘇墨也是冷笑一聲。
“這些遼藩是等著河間一仗出結果,只要叛軍一勝,他們立刻揮師南下!”
杜陽一臉不可思議。
“怪不得這些遼藩這麼幾日一動不動,那現在朝廷贏了,這些清兵下一步會如何?”
朱由檢從龍椅上起身。
“如果朕所料不錯,等消息傳到關外,這一萬多清兵就會撤退!”
“讓鄭子昂早日把陝甘寧三省的流賊剿滅,讓大軍在北邊一邊實行軍屯,一邊防禦清軍!”
“然後再給山海關的方正化去書一封,嚴密注視清軍的動向!”
……
與此同時,應天府奉天殿。
早朝的時候,前線的塘報被送到了朱常洵面前。
“報,河間八百里加急!”
只見士兵上殿之後,無視大殿之上的群臣,捧著塘報就送到了朱常洵面前。
朱常洵在接過塘報之後,也是一臉欣喜。
“莫非是黃將軍首戰大捷,這才送來加急塘報給朝廷報喜?”
還沒打開塘報,朱常洵的第一反應,是認為這塘報是捷報。
而在場的大臣們這幾日其實也等的有些焦心,畢竟大軍北上,這第一戰的勝負全天下都看著呢。
身為內閣首輔的馬士英率先站了出來。
“陛下,黃得功黃將軍胸有韜略熟讀兵書,而且善用兵法,乃是不世出的良將,首戰定然大獲全勝!”
馬士英這麼一說,其他官員也都跟著附和起來。
“朝廷大軍不過都是些擺設,黃將軍麾下八萬精銳,談笑間就能橫掃北方,再現當年徐達大將軍的威風!”
“京師被那昏君霸佔,我新朝大軍人人憤慨萬分,士氣高昂,只怕這麼多日過去,黃將軍已經打到了京城城下,就等破城……”
在群臣的鼓吹中,朱常洵笑著打開了塘報,但是在看完塘報之後,朱常洵的笑容逐漸凝固,再然後,神色便變得震驚起來。
“八萬大軍,八萬大軍,就這麼沒了?”
百官們注意到朱常洵的反應,一個個也都是屏氣凝神,仔細觀察起來。
意識到不對勁的馬士英趕緊詢問:
“陛下,這塘報中都說了什麼?”
聞言,朱常洵雙手顫抖地站了起來:
“黃將軍首戰大敗,我新朝八萬人馬被朝廷大軍全殲,就連黃將軍和部下一眾將領,也被擄走了。”
此話一出,滿朝震驚。
而朱常洵的話到此還沒有說完。
“朝廷七萬大軍,正在南下!”
這一下,朝堂之上的大臣們臉色比吃了屎還難看,方才還在放言說要將朝廷如何如何,可眨眼之間,打臉很快就來了。
八萬大軍,這麼快就沒了,而且還是被全殲,身為主將的黃得功都被擄走了。
一時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全都亂作一團。
朱常洵則是看向了身為首輔的馬士英:
“馬大人,前線戰敗損兵折將,你給朕出一出對策啊!”
馬士英聽到朱常洵的話,一時間也是眼睛左右亂瞟不知道該說什麼,憋了半天,馬士英這才緩緩開口。
“陛下莫急,之前許諾要出兵南下,入關助我大軍的清軍,不還沒有南下嗎?”
“只要即刻讓多爾袞派遣大軍南下,朝廷必然會顧忌清軍,故而不再讓大軍南下!”
“再者,河南還有高傑大將軍麾下數十萬兵馬,此次戰敗,完全是因為我軍北上一路行軍,人困馬乏,而對面則是以逸待勞!”
“而現在是我軍據天險而守,定然叫他朝廷大軍有來無回!”
馬士英此話一出,慌亂的朱常洵這才稍稍鎮定,隨後聲音顫抖道:
“馬首輔言之有理,關外大清,乃是我大明朝的歃血盟友,只要清軍入關,那我新朝定然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