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理想和現實
? 王嬸:“我的地就種點菜自家吃,沒多大產量,租了也賺不了幾個錢。”
? 張老漢:“集中管理?能種得比我自己種的好?我不信。”
? 劉哥:“我家在外打工,地荒著就荒著吧,不麻煩。”
林曉華漸漸意識到,村民的不願意不僅是經濟上的考慮,還有深厚的情感牽絆,以及對新事物的天然牴觸。
晚上,林曉華回到自己的宿舍,整個人躺在椅子上,疲憊寫在臉上。他的筆記本里滿是計劃、圖表和預測,但這些在現實中似乎一點用都沒有。
“集中流轉這麼好的事,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難道是我的方法不對?”他自言自語著,陷入深思。
這時,蘇小婉打來電話:“曉華,今天的溝通怎麼樣?村民們什麼態度?”
林曉華嘆了口氣:“大部分人不願意,說到底,還是對集約化農業不瞭解。蘇總,我是不是太急了?”
蘇小婉在電話裡笑了笑:“曉華,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鄉村振興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咱們試點的時候,也是用小規模的成功讓村民慢慢接受的。現在要擴大規模,肯定需要時間和更多的成果去說服他們。”
第二天,蘇小婉和老李一起找到林曉華,一同分析問題所在:
信任問題:村民擔心土地集中後失去控制權,或者肥力下降;
實際利益:租金雖然固定,但許多人更看重自由種植帶來的靈活性;
觀念障礙:村民對農業集約化和機械化的認知不足。
“曉華,你的思路沒錯,但推進方式要靈活些。”蘇小婉建議道,“不如我們從更小的規模開始,選幾戶願意參與的農戶,建立連片種植的示範田,讓他們看到效果再說。”
老李也點頭附和:“是啊,村民都是看實惠的,咱們用事實說話,他們自然願意跟著幹。”
林曉華深以為然,決定調整計劃,從“用大規模說服人”改為“用小成果影響人”。
經過幾周的努力,村裡終於有五戶人家同意將土地集中,建立起一個10畝的示範田。
林曉華親自指導村民們整地、施肥、種植,酸野廠也提供了種子和技術支持。
在林曉華的推動下,辣椒苗迅速生長,示範田裡的作物長勢喜人。村民們開始慢慢對連片種植產生興趣,更多的人前來觀摩、諮詢。
“曉華,這辣椒種得真好,比我自己種的強多了!”李大爺站在田邊感嘆。
林曉華笑著回應:“大爺,這就是集約化種植的優勢,有了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技術指導全都能跟上,產量和質量都不一樣。”
儘管示範田取得初步成功,但林曉華知道,離大規模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的理想依然清晰:
擴大示範範圍: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吸引更多村民參與;
解決利益分配:用更透明、更高收益的機制保障村民的積極性;
改變觀念:通過宣傳和實際成果,讓村民真正接受現代農業理念。
“蘇總,老李叔,我相信,只要咱們堅持做下去,總有一天,五一村的地能真正連片發展!”林曉華站在示範田邊,望著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苗,眼中滿是希望。
老一輩人,不願意流轉土地,加上土地不平整,想規模化搞農業,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李曉華這個農大畢業生,他的農業強國之路,依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