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小郎君 作品

第111章:理想和現實


 五一村的日頭熾熱,但老李的心更焦。最近幾天,他眉頭越皺越緊,彷彿這皺紋能把問題擠出個答案來。

 酸野廠發展得不錯,村裡人都看在眼裡,但他心裡清楚,村子的發展隱患正一步步顯現。酸野廠的原材料大部分靠外購,村民們的耕地卻荒著,簡直是資源浪費。

 這天一早,老李老早找到蘇小婉,點了點頭對蘇小婉說:“小婉啊,咱得聊聊,村裡那片拋荒地,再這麼下去實在不是個事。”

 蘇小婉端了杯茶遞給他:“老李叔,您是說東頭那片地?”

 “可不就是它!”老李坐下後搓著手,“你看啊,這幾年,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地沒人種,慢慢荒了。這不,現在酸野廠需要的辣椒、姜、豆角全得從外頭買。可要是咱村把地利用起來,不是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蘇小婉點點頭:“確實,我也考慮過流轉這些土地,建立酸野廠自己的直供基地。但問題是,這些地租下來,管理可是大問題。酸野廠的專長是生產和銷售,不是種地啊!”

 “村裡人也有疑慮,怕租金低,怕地收不回來,關鍵還怕種不好。”老李嘆了口氣,“小婉啊,你有頭腦,幫我出個主意吧!”

 兩人從原材料供應到村裡現狀仔細分析了一遍,發現關鍵有以下幾點:

 1. 村民顧慮:村民怕土地流轉後被長期佔用,失去對土地的控制權;

 2. 管理能力:酸野廠缺乏農業種植經驗,可能導致種植效率低或產量不穩;

 3. 成本問題:如果直接僱人種地,管理成本可能會遠高於市場採購;

 4. 村民參與度:單純租地無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這事兒不能硬來,得讓村民看到好處,心甘情願把地交出來。”老李敲了敲桌子,補充道,“還得讓他們參與進來,種好東西!”

 為了進一步瞭解村民的看法,老李帶著蘇小婉挨家挨戶走訪,傾聽大家的意見。

 村民李大爺說:“我這把老骨頭幹不動了,地荒著也心疼,可要租出去,要是幾年後地不肥了怎麼辦?”

 “老李叔,我家願意租啊!不過租金得高點,不能虧了。”一位年輕婦女說道。

 村民的態度不一,但共同點是擔心地的歸屬和收益問題。

 這時,剛從農業大學畢業的林曉華回到村裡,引起了老李的注意。林曉華不僅懂農業技術,還帶回了許多現代化種植理念。

 老李眼前一亮,趕忙找到林曉華:“小華啊,你對農業技術有研究,能不能幫我們酸野廠解決這個拋荒地的問題?”

 林曉華聽完後,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李叔,可以試試‘合作社+訂單農業’模式。酸野廠作為合作社的訂單方,提供穩定收購價格,合作社組織村民種植,種植技術由我來指導,村民不僅可以拿租金,還能靠產量分紅。”

 聽完林曉華的方案,老李和蘇小婉認真討論了可行性:

 酸野廠不用直接參與種植,減少了管理壓力;

 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又能通過分紅增加收入,能提高參與積極性;

 林曉華負責技術指導,可以保證種植標準化,提高原材料品質。

 “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但需要村民先嚐到甜頭,不然不一定願意幹。”蘇小婉提議,“要不先試點一塊地,等有了效果再大規模推廣。”

 老李一拍大腿:“行!咱就拿東頭那片荒地試試,先從20畝開始,讓村民們看看實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