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牽線
只有在個體實力實在有限,無法單獨完成的情況下,才會迫不得已尋求合作。
對此類科研矛盾,康馳也有些束手無策,他是私企,得考慮自己的利益,人家是國家科研單位,得考慮拿出的科研成果對不對得起上面撥下來的經費,
所以,偷懶的路線,看來還是有點行不通了……
看著康馳緊鎖的眉頭,張達遠突然問道:“你對euv光刻機已經有把握了?”
康馳苦笑道:“如果我說有,你信嗎?”
張達遠也愣了愣,開始認真思考起了這個雖然是他自己問出來,但其實連自己也沒真正思考過的問題。
然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
造光刻機可比硅片難多了,其中涉及到的技術,甚至需要拆分到以國家為科研單位才能完成,
也就只有華國才會這麼頭鐵,被技術封鎖了也要咬緊牙關,自己苦研破局之路,
換任何一個國家,估計都已經放棄掙扎了。
而這個時候,一個單獨的個人,突然說自己對造光刻機有信心。
誰信呢?
但想到康馳此前的戰績,
張達遠又不敢直接判他死刑,
畢竟無論是硅片,還是他後來搞出的採油蟲,哪個像一個人能搞出來的?
雖然康馳也借用到了大漢硅業的科研團隊,但張達遠其實很清楚,這裡面起到關鍵作用的只有康馳一個人而已,
那些人說白了,就是給他打下手的技術工人。
不然硅信科技研究了這麼多年都沒把硅片搞出來,怎麼康馳一過去就解決了?
採油蟲這玩意就更不用說了,
他專門找呂首長要了份設計圖,至今還記得在看到它的機械結構設計後,內心的那種震撼感有多麼強烈。
這種震撼感,在他四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也只出現過不到五次。
第一次還是三十多歲的時候,作為一名參觀者,看到瑞仕核子研究中心那臺巨大的對撞機時,所感受到人類對科技探索的決心和勇氣。
在此之後,已經很少有東西能讓他歎為觀止了。
想到這裡,張達遠突然對康馳開口道:“我可以給你和常春光所牽線,促成你們的合作……”
“如果你真有信心,我還可以給你支個招,那個項目的負責人是何永教授,他這人有個特點,就是很容易中激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