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豬頭肉 作品

第122章 人才

 這一次武林王要是回京了,不知道又要被怎麼折騰。

 尤其是現在皇帝、太孫對於朝堂的掌控進一步的增強,這位武林王回京了,肯定是有大事。

 看到郭鎮離開,朱允熥笑著說道,“過兩天讓姑姑們、姑父們入宮,就說我這個侄兒開個家宴。還在京裡的叔叔們,也一併過來,就在東宮好了。”

 張福生小聲提醒說道,“殿下,這些事該告知陛下。”

 朱允熥白了一眼張福生,“用得著你說?”

 張福生立刻跪下,一副惶恐的樣子,“奴婢知罪!”

 “起來吧。”朱允熥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你也在我跟前兩年了,我是什麼性子你也知道。你都如此,算了。”

 玩笑不能開,除了朱允熥的身份之外,同樣是因為他的一些做事風格、他的性格,讓很多人感覺到‘伴君如伴虎’。

 朱允熥沒有立刻急著去找老朱,而是拿起奏章仔細的看了起來。

 他還是有些進步的,老朱給的批覆奏章的權限也在增大,一些政事實際上現在都是朱允熥直接處理,這已經不只是普通的觀政。

 甚至朱允熥的‘觀政’都算是糊塗賬,他不用每天都去上朝,可是幾乎每天都要坐衙,要在文華殿處理很多的事情。

 別人是有名無實,朱允熥恰恰相反是有實無名,缺了一個皇帝親自下旨的‘觀政’,也沒有皇帝親自下旨的‘理政’。

 大家也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在這個時候去和皇帝、太孫計較這些事情,是自找麻煩。

 春耕秋收,這些事情非常重要,可是朱允熥擔心的是春夏的時候會出現天災人禍。

 朱允熥拿起毛筆,提筆寫道,“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而時有旱澇,不可不備。朕每令有司修治水利,而有司不以時奉行,致令民受其患。”

 沒有錯別字,朱允熥就是寫的‘朕’,雖然老朱很多時候寫聖旨也是‘我’、‘吾’等,不過用‘朕’也不會錯。

 “遣國子監生及人材分赴天下郡縣督吏民修治水利,集吏民乘農隙相度其宜,凡陂塘湖堰可儲蓄以備乾旱宣洩、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勢修治。勿妄興工役掊克吾民。”

 朱允熥寫好這些,交給張福生,“送去給我大姑父,令國子監照辦。”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可是也不算是絕對。

 老朱此前就規定了,大明朝的讀書人要練習射術。雖然現在的大部分士子還不算是具備君子六藝,可是也不全都是隻會之乎者也。

 國子監的這些學子們除了讀書,也是半隻腳邁入官場,朝堂上也有不少官員是直接從國子監挑選。

 讓大明最高學府的學子們去做些實事、瞭解民生等,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免得有些人只會誇誇其談,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施政理念。要將理論結合實際,這才是一個官員應該具備的品質,要做出一些實事才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