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辰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治國的看法

 當柴榮登基後,趙匡胤跟隨他南征北討,官爵一路提升,拜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任殿前都指揮使,軍權在握,威望甚高。 

 可以說,趙匡胤在領兵打仗,排兵佈陣上,十分有才能;武藝也不俗,自創了太祖長拳、棍法等,歷史上評為五代末北宋初的軍事家、武術家。但讀書學問卻並不細緻,在詩詞歌賦、錦繡文章方面便不擅長了。 

 趙匡胤聽皇子寫了一篇對局勢看法的文章,來了興趣,接過趙德昭遞上前的絹紙,掃過上面的內容,那文字寫的倒是中規中矩,甚至字體有些清秀俊美,缺少豪放與骨感,秀麗如女子的字跡。 

 “自唐失御,天下分崩,四海州縣瓜分,英豪鼎峙……” 

 十四歲的趙德昭聽了翰林院多位侍讀、學士的講課,不乏一些紙上談兵的老儒生,從天下蒼生道義入手,談著仁義對天下治理和兼併的策略;也有侍讀主張先討伐北漢,統一北方,奪回幽雲十六州後,無後顧之憂,再南下征討蠻夷. 

 這些觀點被趙德昭吸收之後,雜糅進來,他是一個自幼長於豪門和宮廷的少年,對天下事,皆是道聽途說而已,所以觀點看似條條是道,難免有混亂矛盾之處。 

 趙匡胤看完之後,微微點頭,對皇子寫文章分析天下形勢這個覺悟和做法,還是肯定的,至於內容是否完全準確,倒是次要的。 

 因為朝廷之事,茲事體大,連他這個皇帝,跟樞密院、政事堂的智囊大臣們商議,都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看法,各說紛紜,各有道理,具體如何抉擇和執行,趙匡胤最後還是要跟趙普反覆商議才能定下。 

 像皇子這個歲數的少年,會有什麼精闢的想法?真語出驚人,如金科玉律,那就成怪事了! 

 “趙卿,你也看下。” 

 趙匡胤把紙張又遞給了對面坐在錦墩的趙普,讓他也觀看、點評一下。 

 趙普算是保皇派,屬於幕後打算擁立二皇子做太子的擁護者,看過趙德昭的文章後,並不點出其中缺點,而是光誇優點道:“殿下這篇文,分析有根有據,條理清晰,又有仁德之心,安撫天下百姓的宏願,令人歎服,這文章寫的好啊!” 

 趙德昭聞言一喜,拱手道:“多謝趙相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