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仗義多為屠狗輩
另一位趙公子,一見進來兩位大美女,也興致勃發,起身自我介紹道:“在下趙鈺,金陵人士,與方兄是同年二甲進士,這次從金陵陪方兄過來,是送他上任的,順便趙某遊玩一下潤州的名勝古蹟,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隨手寫幾首詩文和遊記,形成個人文集。”
彭箐箐瞅了瞅他,問道:“那個趙公子,你會寫話本不,綠林遊俠故事那種?”
趙鈺尷尬道:“那等怪力亂語的志怪故事,粗鄙話本,多是名落孫山的落魄書生餬口所寫,實在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下倒很少獵涉!”
彭箐箐聽他如此看不上話本和遊俠故事,撇撇嘴道:“傳奇故事,怎麼就是粗鄙之物,如果故事精彩,文筆豐富,也能表現出家國情懷,甚至陶冶情操!”
“姑娘說笑了,傳奇故事多是落魄書生與狐仙妖媚的故事,或是青樓歌姬的風月事,如何能夠陶冶情操?”趙鈺反駁,不認可傳奇小說的積極作用。
這個趙鈺的思維,也是古代讀書人的普遍價值觀,話本多是瓦子說書人所用,通常為科舉落榜的書生養家餬口所寫。哪怕許多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也多是如此境遇,即便是當時暢銷了,但是正統文人還是不會接受,被定為“俗文學”。
他們尊奉的那是儒家思想,文以載道,只有詩賦以言志,寫錦繡文章,才是正統,被稱為“雅文學”。而自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清長短篇小說,以及說唱文學等,一直在市井社會中發展,最接近民眾的通俗語言,但作者卻不被視為真正文人。
到了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時候,梁啟超在《新小說》的創刊號上發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文章疾呼“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這個時候,小說才被傳統文學所吸納,逐漸成為文學之正統位置。
彭箐箐喜歡聽遊俠小說,自然不認可趙鈺的說法,輕哼道:“那可不一定,有位才子可是跟我說過,仗義多為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哪怕是綠林之中,也有豪俠,心志高遠!遊俠小說,也可以寫的跌宕起伏,抒發情志,寫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感!”
這番話,大部分都是蘇宸這昨天給她灌輸的思想,被彭箐箐記下之後,竟然半字不落,她記詩詞不行,但是記小說故事,情趣所好,反而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