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太學的真正作用!

 科舉制度,雖然說是從隋唐時期誕生的。 

 但其實一直到現代都還在使用,是一種很穩定,並且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制度。 

 雖然科舉制度也不能算是完全的公正公平,其中的黑暗與貓膩一樣不少。 

 但不管怎麼說,就從結果上來看。 

 科舉制的確是一個完全領先於察舉制的優秀制度,只不過這種制度需要大量準備,尤其是需要民間有足夠多的知識湧入其中。 

 先得打破世家對於知識的壟斷,讓大部分的知識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夠有途徑學習到。 

 而王驍創建太學,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這個。 

 先打破世家對於知識的壟斷,然後將一部分的在太學學習過知識的人下放到民間,由他們來教授當地的尋常學生,從而讓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可能與世家大族的子弟相互競爭。 

 如此一來,則世家對於官場的壟斷地位就會消失。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才是王驍創建了太學的目的,並非是一家獨大,甚至於王驍都沒有考慮過,要讓太學成為什麼官場上的巨鱷,打從一開始王驍對太學的定位就是教育事業,非是官場。 

 “科舉制?” 

 這又是一個沒有聽說過的詞話,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一臉好意與疑惑地看著王驍,等待著王驍為他們解釋,這個所謂的科舉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科舉制是我思考出來,一種能夠徹底打破目前察舉制,全新的官員選拔方式。” 

 “科舉制相較於察舉制的優勢在於給了所有人一個機會,科舉將會分成鄉試、縣試、郡試、州試與殿試。” 

 “鄉試一年兩次分別在春秋兩季,參與考核者皆為當地學子,通過鄉試之人將會被當地官府登記造冊,並統一呈報到縣府,而縣試則是一年一次,統一安排在夏季,參與考核的皆是通過了鄉試的本縣學子。” 

 “郡試與州試也是同理,郡試同樣是一年一次,而州試則是兩年一次,最後的殿試為三年一次,唯有各州前百名方能參與殿試,在都城之中,在天子與百官的監督之下,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將會在一個月內得到任命成為各地官員,甚至是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