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這部《英烈傳》前半部就以朱元璋為主角吧!
石崇和王愷鬥富的故事,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石崇與王愷爭豪篇》。
看到這裡,羅貫中已經驚訝的合不攏嘴了。
在他看來,秦王能在二十八歲的年紀能有這般見識,已經是萬中無一的青年才俊了。
然而,更讓羅貫中震驚的還在下面。
“古之封建,小農經濟盛焉。民以田為命,一家之戶,墾田數畝,男耕女織,各執其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朝出暮歸,勤苦不輟。
其田或為祖遺之業,或為墾荒所得,皆精心照料。所種之谷,以供家食;所織之布,以蔽體膚。
宅邊有桑,可養蠶繅絲,園中有蔬,可佐食添味。
雞豚狗彘,六畜興旺,亦為家資。此小農之態,自給自足,守拙田園,世世相襲,雖無大富,亦能餬口。
至於手工業,亦為封建之要。或有能工,專於一技,世代相傳。
木工制器,桌椅床榻,精巧實用;鐵匠冶鐵,刀劍農具,堅韌鋒利。陶工摶土,成瓶罐碗碟,或為日用,或為美飾。
織工機杼,綾羅綢緞,五彩斑斕,有供宮廷之華服,亦有民間之粗布。
其作之地,或為家庭小坊,或為市井之肆。手工之業,與小農相依,或售於市,易其所需,或供官府之徵,以完徭役。小農經濟為主,手工業為輔,二者相輔相成,是為封建之基也。”
在有生之年,羅貫中還是第一次發現有人能把當前社會的本質,給描述的這麼透徹。
“小農經濟,固有其安土之態,雖歷久存,然其弊亦昭然。一則規模狹小,一家一戶之田畝有限,耕具簡陋。
牛耕人力,效率甚低,田畝之收,僅足餬口,鮮有餘糧以備荒年。
百姓雖終年勤苦,然所獲有限,難積餘財。無厚資以御災,家道易墜。
若遇水旱之災、蝗螟之害,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民無所依。
二則技術難新。世代守舊法,不知改良。
良種難覓,灌溉之法粗陋,施肥不知其要。
不知新術,不知良種,田事之功,久無增益。又無力購精良之具,勞作之效,終難提高。
雖有能者,亦因財寡力微,不能廣施其技,農桑之業遂滯,產量不增,民困於舊法而不得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