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實幹興邦
“只有理想和偏執,不但成就不了功業,還會將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在朱樉看來,王安石和張居正這兩位改革家,都是少年神童。兩人境遇卻天差地別,王安石最後的下場可謂是眾叛親離,最後連弟子鄭俠都站出來反對他的改革。
跟王安石這個理想主義者相比,張居正更懂得隱忍,有權謀的手段,更像一位老練的政治家。
‘理想和偏執不僅成就不了功業,還會將自己撞的頭破血流。’
道同反覆品味著這句話,不禁想起前段時間朱亮祖彈劾他一事,如果不是秦王當時插手,他現在很有可能已經身首異處。
這段經歷讓道同後怕不已,他害怕的不是差點丟掉性命,而是聖上受奸人矇蔽。
他仔細一想覺得秦王的話,說的很有道理。“殿下所言極是,下官不應當衝動行事。”
看著道同不再固執己見,朱樉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可不想海瑞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眼前。
別看海瑞彈劾嘉靖時挺風光的,嘉靖一死,海瑞就被當成了官場異類,被當作一個吉祥物一樣高高掛起,鬱鬱而終。
朱樉點點頭,語重心長說道:“高談闊論、誇誇其談,喊一萬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口號,不如腳踏實地去做一件實事有用。”
朱樉吩咐下人拿來紙墨筆硯,在涼亭裡的石桌上揮毫潑墨。
不一會兒寫完之後,吹乾了墨跡,遞到道同手上。
“小王借花獻佛,將這句話送給道大人。”
道同接過來一看,上面正是蒼勁有力的八個大字。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他情不自禁地念出了聲,等到唸完以後,道同神情莊重地將這張書法收好,放進了懷中。
“殿下的教誨,下官銘記在心,回去以後一定找人將這幅墨寶裱好掛在書房之中。”
“今日就不便打擾了,下官告退了。”
朱樉轉頭對著苟寶吩咐:“用本王的銅輦,送道大人回府。”
“下官多謝殿下的恩典,就卻之不恭了。”
道同跟著苟寶離去,一直沉默寡言的趙鐵柱,這時才開口問道:“姑爺,您身份尊貴,為什麼對道府丞這樣的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