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趙新蘭加入隊伍
“這並不扯淡,這些糧食我們試驗過了,我們知道,但是百姓們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相信這個糧食的產量,這是其一,其二、這些糧食的口感他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在前朝的時候就推行過一段時間的3季稻,結果3季稻的口感非常的一言難盡,結果在百姓之間就很難推行下去。其三、原先輕輕鬆鬆的官員,現在要推廣一種新糧食,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上面,你認為那些地方官員願意嗎?明明可以坐在家裡喝茶,卻非得要盯著大太陽到田地裡勞作,他們有病嗎?所以推行這個作物的事情,可以說上面的人不感興趣,底下的人不感興趣。”
“可是老百姓呢?他們不知道,我們可以證明給他們看看,他們看到了,吃到了,就知道這個作物可以種。”
“你想的太多了,大多數的百姓們,種的都是地主家的地,也就是說一年種300石的糧食和一年500石的糧食對於他們沒有區別,同樣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區別,他們能保留的糧食都是固定的,試問他們哪裡有動力去嘗試新的糧食作物。”
李星群這才知道,現實和小說始終是有差距的,這才無力的說:“如果這樣說,我們豈不是做了無用功了?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廂情願是嗎?”
“當然不是,如果是無用功的話,我們百草谷也不會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去那海外之地去找回來這個作物,朝廷不願意推廣糧食本就在我們百草谷的估算內,所以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從民間推廣這種作物,小師弟可聽說杏林的故事?”
李星群點頭回答說:“據《神仙傳》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傳說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董奉的人,途經鍾離(今安徽鳳陽)時,他看到當地人民由於三國爭戰而貧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鳳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個貧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來。他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把江南種植果木的農業技術知識傳播給鍾離農民,鼓勵人們在荒山坡上種植杏樹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對這位懸壺治病的“遊醫郎中”,提倡的種杏致富的意義持懷疑態度,並不實行。於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規章:看病不收費用,但重病者病痊癒後,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種植杏樹五株;病輕者,種一株。由於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遠近患者紛紛前來求治,數年之間就種植了萬餘株杏樹,成為一遍杏林。杏子成熟時,董奉寫了一張告示,規定:來買杏的人,不必通報,只要留下一斗穀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換來的谷,用以救濟貧民。據說,每年有二、三萬貧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濟。也從那之後醫界的代稱,是這樣嗎?可是,3師姐,我們百草谷早知道朝廷不會推廣,為什麼還要帶去給朝廷。”
“很簡單,告訴了朝廷,朝廷不願意推廣是朝廷的事情,至少朝廷知道了有這樣一種作物。這個時候我們推廣就沒有問題,如果朝廷都不知道有作物這件事情,我們就直接推廣糧食,那麼請問你百草谷是想要做什麼?那麼大力的推廣一種作物,尤其這作物的產量還那麼大,你們是不是想要勾結底下的鄉紳貴族造反?”
“原來是這樣,3師姐我承認我還太年輕了,方才的態度不好,對不起。”
趙志衝擺擺手說:“年輕人容易衝動,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們現在氣血翻湧,正是熱血的時候,要是這個時候都不衝動一點,什麼時候衝動?而且小師弟,這還有一個比你還衝動的人,是嗎?徽兒。”趙志衝對著旁邊的趙新蘭微笑道。
趙新蘭抓住趙志衝的胳膊說:“姑姑,人家沒有想到這些嘛。”
趙志衝一副拿趙新蘭沒有辦法的說:“你呀,作為朝廷的公主,還是多操心一些朝堂之上的事情,也就皇兄寵愛你這個小女兒,不然哪裡能有現在那麼的逍遙,當初你的皇祖父有你父親那樣寵愛姑姑我的話,當初也……算了,你皇爺爺的事情不說也罷。你過來到底是為了什麼事情?別給我說你是因為想要出去玩,你的性格我知道,並不是這一行宋若莘那種大小姐性格的人,你做這些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