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樊樓對(上)
“這一點官家也是知道,可太祖皇帝時期立下的誓碑,後世的皇帝不能殺士大夫,而且沒有了士大夫的支持,我們又怎麼壓制武將集團。”
開玩笑從小看《雍正王朝》、《宰相劉羅鍋》、《康熙王朝》長大的我,對於封建帝制巔峰的清朝制度,不說絕對了解也是瞭解不少,李星群也就侃侃而談:“要想壓制武將集團,在我們現有的政策上,還可以增加對武將後勤的控制,武將就只管打仗,其他的什麼都不能管,每一支部隊最多保證1個月的糧草,用糧食來管理他們,沒有糧食,一支部隊很容易就會產生譁變,也就很難成事了。”大啟的制度就是論調將領,由戰時臨時指派,所以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而文官集團就比較困難了,相權有些過於強大了,我認為可以成立一個特殊的機構——軍機處。”
劉沆露出沉思的神色說:“軍機處,聽起來是用來打仗的機構?和樞密院比起來誰更大?”
“要說軍機處,就要說到朝廷進行一次改革。”
“又是改革?”劉沆微微皺了皺眉頭,看起來對改革有所不滿。
李星群雖然有些猶豫,但是話已經說到這裡,不說反而不妙:“對,增加宰相的人數。權力分散的越多,那麼作為頭目的皇帝手中的權利也就越大。”
“可是官員多了,就會出現冗官的現象,官員太多,朝廷的開銷就會增加。”
“學生之前就說了,這世上很多東西是相互對立,又相互聯合的整體,用朝廷的錢養官,關皇帝什麼關係?”
“小友大才也,還請小友繼續說下去。”
“最好增加到6位宰相,然後分別讓他們分別負責六部。”
“那六部侍郎又如何安排?”
“六部侍郎不需要去管。現在軍機處就來了,我們可以用戰爭時期,為了防止朝中耳目眾多,把情報洩露出去,然後我們就讓6個宰相,成立一個臨時的機構,在這個機構裡面,他們只負責傳達信息,不負責提出意見,所有的旨意就從軍機處發出,跳過朝廷,也就是說所有的方針,不需要考慮朝廷的意見。”
“可是這也只是打仗時候用的。”
“不不不,劉太師,飯是一口口吃的,沒有什麼事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軍機處成立了起來,就不再是一個臨時機構,而六個宰相本來就掌握了六部權力,那麼從軍事一步步轉換為政事好像就沒有那麼複雜了,最後朝廷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皇帝的一言堂,這才是真正的皇帝。”
“皇帝的一言堂嗎?小友說的倒是簡單,只不過這中間改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只要是改革就必然會死人,就看現在的那位,有沒有想法做這件事了。”
“那如果上面的人願意去做,又該如何去做?”
“那就需要一個這白手套來代為出手了。在皇都司的基礎上,另外成立一個部門一個專門調查情報的機構,當然,為了保證消息的密封性,這個機構應該有皇帝身邊的人來擔任,他們負責情報的收集,抓捕甚至刺殺和朝廷作對的官員。而皇都司則負責護衛皇帝的安全,已經對於武將的監控,可以由皇帝指派信任的人來擔當,兩個機構要相互合作,相互制衡,要是沒有完全平衡也沒有關係,因為軍機處的原因,兵權是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裡,他們也沒有辦法翻天。而那些提出意見的大臣,就去查他們犯罪的證據,先治他們罪,再推行政策。”
“如果他們沒有罪證呢?”
“太師大人可知道巫蠱之禍?他沒有問題,他的親朋好友難道就沒問題,就算他親朋好友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製造問題。”
劉沆不動神色,看不出具體心裡在想什麼的繼續說:“有意思。小友,本官還有1個問題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