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春偷帶魚 作品

第494章 一石二鳥

 待夏侯淼走後,堂內只剩下張華一人。

 張華目前已經出仕,任著作郎,隸屬於中書省。

 著作郎的主要職能便是編修國史。

 而編修的第一要務,便是記錄。

 在得到夏侯獻的允許後,他便拿來紙筆開始書寫起來。

 他的記憶力很好,只是簡單回想了一番便在紙上將方才父子二人的對話寫下,很快便躍然紙上。

 “茂先,若此役平叛成功,一般會如何記錄?”夏侯獻隨口一問。

 張華另拿出了一張紙,聽得此言,筆尖懸空,對答道:“如若戰事順利,或許只此一句便可記錄。”

 “正元元年,六月,徵北將軍儉聚幽州之眾作亂,青州刺史毓亦反,獻滅之。”

 聞言,夏侯獻若有所思。

 他一時間覺得,史書中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其實都蘊含著許許多多的故事。

 就比如史書中的一句:“歲大飢,人相食。”

 真處這樣的時代,才能知道這六個字是多麼的心酸。

 夏侯獻簡單收拾好心情,不去想這些糟心事,見張華仍在奮筆疾書,不由得好奇一問:“茂先,我可一觀嗎?”

 張華微微一笑,禮貌地回道:“丞相雄才大略,我就算是想寫您的壞話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啊。”

 面對這句高情商的回答,夏侯獻不再堅持。

 怎麼寫都無所謂了,如果他成功了,自然有人會他粉飾。

 如果失敗了,則免不了口誅筆伐。

 甚至後代的作為都會影響父輩的評價,想東晉桓溫一世英雄,為了晉國內部穩定,到死都沒選擇踏出那一步。

 怎奈桓玄的失敗,卻給桓溫添上了不少本不屬於他的汙點。

 所以夏侯獻並不在乎這些。

 他覺得,未來史書上能有他獨開的本紀足矣。

 比如,“世祖神武帝,沛國譙人也,姓夏侯,諱獻,字奉明,魏大將軍夏侯惇之孫,武帝之外孫,徵西大將軍夏侯楙之子也.......”

 又或者,“太祖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