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春偷帶魚 作品

第324章 將軍府議兵

 “正有此意。”夏侯獻道,“上兵伐謀,必是要揚長避短,我大魏步騎驍勇,陸戰佔優,攻城略地,無往不利。”</p>

 夏侯獻顯然是為了提高大家士氣才說得這般坦蕩。</p>

 但在場的都是大魏年輕一輩的翹楚且都通曉兵事,在夏侯獻說完後,並沒有出現溜鬚拍馬的一幕,而是各自低頭沉思。</p>

 其實作為尚書的傅嘏,心中思考的事情和其他人就略有不同。</p>

 他雖任吏部尚書但平日裡會主動了解多方面的政務。</p>

 北方高句麗雖然被毋丘儉攻破都城,但句麗王攜眾出逃,依然可能捲土重來。</p>

 不過大將軍方才所言“兵甲已足”倒是不無道理。</p>

 自從朱然死後,這三年來吳國都沒有過北上侵擾的戰爭。</p>

 徵南將軍王昶到任荊州後,厲兵秣馬,開墾良田,將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p>

 大將軍以國事為重,選賢任能,並不任人唯親,這一點傅嘏很是敬佩。</p>

 而在揚州方面,從正始元年起,朝廷便啟用了雍州刺史鄧艾的方案,在兗州、豫州等和揚州交界一帶大規模軍屯,如今已然初具成效。</p>

 根據奏表上的數字來看,淮南之糧完全能夠自給自足,養活數萬揚州外軍,甚至還有不少盈餘,可供各地增援部隊支應數月有餘。</p>

 雖說太原人如今把持荊、揚兩地軍政,但他們也確實上心。</p>

 封疆大吏們都是財大氣粗的主,故而他們手中的少許私兵、家奴都養得肥肥胖胖,完全不需要朝廷管。</p>

 可儘管如此,傅嘏卻不得不澆一潑冷水:</p>

 “大將軍伐吳之志,在下深感敬佩。”</p>

 “然,黃初年間,文皇帝曾多次南下伐吳,當年文皇帝坐鎮宛城,遣驃騎大將軍(張合)、元侯(曹真)、悼侯(夏侯尚)重兵圍困江陵卻久攻不克....還望大將軍引以為鑑。”</p>

 “蘭石所言不錯。”夏侯獻點點頭,卻是話鋒一轉,“可正因為如此,吾輩才要繼先祖遺志,完成其未竟之業啊。”</p>

 “何況今日不同往日,我大魏國力漸強,而那東吳日漸垂危。”</p>

 “日漸垂危倒不盡然吧。”傅嘏反駁道,隨後停頓了一下,算是認同了什麼:“不過如今吳國廟堂動盪,孫權昏聵,這的確是一個戰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