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春偷帶魚 作品
第263章 太學之旅(二)
“原來是鍾君。”
夏侯獻頷首,注視著眼前的年輕學子。
作為曹魏一代名臣鍾繇在七十四歲高齡時獲得的幼子,他的輩分在魏國士族裡是獨一檔的。
這個姑且先不論,先說在這個時代那些士族大家的孩子常常幾歲就被人吹成神童,實際上呢,可能還在挖泥巴。
但鍾會的成長是有跡可循的,太傅鍾繇薨時,鍾會才五歲,由阿母張昌蒲單獨教導。
張昌蒲在教育方面頗為嚴厲,鍾會七歲誦讀《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十二歲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歲誦《周禮》、《禮記》,十四歲讀其父鍾繇所撰寫的《易記》,十五歲就讓他進入太學進行深造。
夏侯獻不禁誇讚道:“鍾君如此年紀竟是滿腹經綸,世人皆笑玄學之風輕浮,不堪一用,可我看來,經學無分貴賤,只要能夠靈活的引經據典,不失為治理天下之良方。”
“是啊。”鍾會失笑道,“我大魏文皇帝在洛陽設立太學以來,本意是為了培養真正於國有利之才,可現如今卻是成了爭名逐利的汙濁之所。”
鍾會說話時,方才那與他辯經之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呆在原地愣了幾秒,有些自慚形穢的離開了此處。
夏侯獻欣慰地說道:“有鍾君這樣的人,乃是我太學之福,更是我大魏之福。”
鍾會微笑著拱手還禮。
事實上,這些誇讚他的話語他不知從何時起,耳朵就已經聽出老繭來了。
說來說去就是這麼幾句,而且說得還是理所應當的事。
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不過,對方有一點卻是讓他稍感意外。
他記得那些吹捧他的人,無論吹得有多麼的天花亂墜,他們的話裡總會夾雜著:
“啊,原來是鐘太傅之子!”
“不愧是鍾侍郎(鍾毓)之弟!”
“潁川鍾氏果然名不虛傳!”
等等等等的屁話。
聽到這些話,鍾會大多是笑臉相迎,心中卻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