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偉大的工作
當林朝陽從陶玉書手上接過稿子,看到稿子首頁上的名時,他就已經知道了這份稿子講的是什麼。
你別無選擇,是作家劉索拉創作的一部中篇。
大概講述的是一群音樂學院裡各種性格的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整體氣氛是輕鬆活潑的,但底色卻是悲愴的。
應該說這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八十年代藝術青年們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裡的世界是充滿躁動的、狂熱的,甚至是怪誕的,但它同時也很真實,充滿了野性與生命力。
作品在藝術上借鑑和吸收了西方現代派,處處都是黑色幽默,大量運用了誇張變形、戲謔、鬧劇、象徵等手法對現實進行嘲諷,充滿了一種無法無天的反叛精神。
後世這部在發表後在文學界和讀者群體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讓劉索拉這個搞音樂的女青年一舉成為了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最紅的女作家之一。
而陶玉書之所以會給林朝陽看這部,並詢問他的看法,就是因為這部不管是在寫作技法還是在創作風格、思想內涵還是審美標準上,都是一部完完全全師法於西方現代派的作品。
並且它的這種“現代”屬性還帶有強烈的先鋒色彩,可以說是完完全全與林朝陽所提倡的“尋根文學”站在了兩個極端。
林朝陽思考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張開了口。
“若是讓許多老同志看到這部,無病呻吟、矯揉造作這樣的評價是少不了的,這部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缺點。
不過我們也不能光看缺點,還要看優點,我認為這部的優點顯然是要多過它的缺點的。
它的現代派手法、開放式的結構、荒誕的人物形象、獨特的敘事角度這些實際上都是服務於本身的。
這樣的雜糅決定了突出的風格,我不能說它一定是最優秀的,但這樣的創作在審美上確實有它獨到的東西。
裡那些意識流和非情節化的處理方式,顯得有些生澀,但瑕不掩瑜,反而與整體的風格是契合的,有一種流動的美感”
說到好一會兒,林朝陽停了下來,“一說起來就收不住。這部整體還是挺好的,應該會受到相當一部分讀者的喜愛。”
在他說話的時候,陶玉書聽的格外認真,每每這個時候,她總會覺得林朝陽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魅力。
待林朝陽停下後,她問:“這種推崇現代派的,要是你是編輯,你會發表嗎?”
“為什麼不發表?”林朝陽不解的看著陶玉書。
“它跟尋根文學是兩個極端啊,我看這部,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反傳統。
不對,不能說是反傳統了,應該是拋棄傳統才對。”
林朝陽神色輕鬆的說道:“年輕人不反傳統,難道會因循守舊?再說了,尋根文學又不是搞復辟,你們別光盯著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件事,尋根文學要拋棄的糟粕更多。”
“不是我盯著,而是潮流就是這樣。”
自從3月份林朝陽在河北涿縣提出了“尋根文學”的概念後,這大半年的時間,尋根文學已經成了中國文學界最為時髦的文學潮流,誰都想著來湊個熱鬧。
一時之間,尋根文學充斥在各大文學雜誌的版面上,尤其是到了下半年,隨著尋根文學這個名詞變得越來越深入大眾,湊趣的創作者和雜誌就更多了。
如此一來,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一開始,有許多人將賈平娃82年就發表的商州初錄歸到了尋根文學的行列裡,然後是阿誠的棋王。
再然後又有李杭育的開始發表“葛川江”,今年下半年鄭萬龍雄心勃勃地投入到“異鄉異聞”系列的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