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93章 是要給林朝陽樹碑立傳的

 可這件事卻並沒有結束,9月30日,國慶節前的最後一天。

 《經濟日報》上突然發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標題為《出版行業適應市場,提出改革開放新舉措》。

 文章中這樣寫道: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深入,知識經濟時代正在到來,版權保護和創作者權益保障必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版稅付酬制度作為版權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激發創作活力、維護作者合法權益、促進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種制度確保了創作者能夠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進而激發更多優秀作品的誕生。

 它不僅是對創作者勞動價值的認可,也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機制。

 ……

 由廣東花城出版社首倡的出版行業首份版稅付酬合同,未來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出版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激發出更多創新活力,為文化產業的繁榮貢獻更多力量,推動文化產業向著更高層次邁進。”

 《出版行業適應市場,提出改革開放新舉措》一文無疑是篇官樣文章,其字裡行間的遣詞造句並無驚豔之處。

 但看文章的人誰都明白,這樣的文章關鍵的不是文筆、文風如何,而是文章所表達的態度。

 說起《經濟日報》,它並不是什麼歷史悠久的媒體,僅僅創刊一年半時間而已。

 但來頭卻很大,它是d中央直屬副部級事業單位,也是d中央宣傳部代管的新聞機構、中央d報。

 從名字便知道,《經濟日報》向來是以經濟報道為主的媒體。

 同時它也是d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窗口。

 儘管創刊僅有一年半時間,卻已經是國內經濟領域發行量大、權威性和公信力強的主流媒體。

 若說在全國的名氣和影響力,它肯定比不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這樣的中央級媒體,但在經濟領域,《經濟日報》的發言權比前兩者更具權威。

 《出版行業適應市場,提出改革開放新舉措》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闡述觀點,可謂高屋建瓴,對比那些只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假惺惺的批判他人的媒體高出了不止一個層次。

 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對於版稅付酬制度的毫不保留的支持,幾乎可以認為是國家層面對於版稅付酬制度的認可。

 這

情況就跟兩個小學生吵架,老師出來勸架是一個道理,你敢不聽嗎?

 如此一來,《經濟日報》上的這篇文章等於是給這兩個月以來國內媒體們爭吵不斷的話題劃上了一個句號。

 事情至此,對於林朝陽來說也算是完美解決。

 原本那些媒體對於他的攻擊早已在最後這一個多月裡洗刷的乾乾淨淨,不僅如此,他因此還在國內的作家圈子裡收穫了一波人望。

 版稅付酬制度對於作家群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林朝陽跟出版社的據理力爭,可能再過十年,中國的出版行業也不見得會採取版稅付酬這樣能夠明顯提升作家收入的付酬方式。

 因此不管怎麼說,國內的作家們都必須對林朝陽道一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