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這也太摳了
翌日,代表團去了香江大學進行交流,這裡面臨吐露港,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
跟與社會賢達、名流社交吃飯比起來,大學裡的氛圍讓代表團成員們更加放鬆。
交流會是在中大圖書館舉行的,香江大學的新亞書院相當於一般大學的系或者學院,其中有不少當年由內地來到香江的教授。
按理說內地作家代表團來中大進行交流,應該是新亞書院的教授們接待。
但因為政治理念原因,這些新亞書院的教授們並未出面,接待內地作家代表團的是中大圖書館館長顏達威博士。
他是英國人,說的是英語和粵語,普通話很普通,用普通話做個開場白,作家們聽的一頭霧水。
最後還是換成了英語,然後由代表團隨行的ws人員進行翻譯。
代表團在顏達威的帶領下在校園和圖書館裡參觀了一番,然後又在圖書館的會議室裡舉辦了一場小型交流會。
交流會上來了不少學生,如今香江的年輕人跟後世不太一樣,許多人對於國家是有認可度的,因此交流會進行的十分愉快。
林朝陽在會議上還見到了兩個眼熟的面孔,一問才知道是前年去燕大訪問的學生。
交流會到了尾聲,是學生們與內地作家們交流的環節,林朝陽受到的關注和提問是最多的。
他的梵高之死由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雖說沒在社會上引起多大的反響,但在文化界,尤其是中大校園內卻很有影響。
在場不少學生甚至是拿著中大出版的書來的,交流會後這些學生圍住了他索要簽名。
本來交流會結束,代表團應該離開了,因著這樣的意外,大家不得不在原地多等了幾分鐘。
金瑩站在人群外,又是一臉羨慕,“還是朝陽受歡迎啊!”
代表團一行十幾位作家來到香江,其中大多數人在香江都是默默無聞的,畢竟兩地這些年文化交流不多,一般內地作家的作品根本不會在香江發表或者出版。
真正意義上因為名聲或作品而受到禮遇的,就是林朝陽、肖軍和葉君健三人。
肖軍和葉君健是因為年紀大,出名早,那些年國內和香江的文化交流還很通暢,香江文化界和歲數大一些的老讀者對他們都不陌生。
而林朝陽在代表團中卻是個例外,他是代表團裡新時期以來唯一一位在香江出版過作品的作家。
作品影響力不算大,但卻收穫了一波高質量的讀者。
“彆著急,你才多大。等寫出了好作品,以後也可以出版到香江來,有這樣的讀者。”
鄧友枚笑呵呵的鼓勵著她。
金瑩和他說笑了兩句,心裡卻對鄧友枚的話不以為然。
出版和受歡迎是兩回事,以後她的作品也許會在香江出版,但想要達到林朝陽這樣受歡迎的程度,卻並不容易。
因為方才交流時,金瑩注意到一個細節,很多學生在談到梵高之死時都提到了這部的“另類”,與他們印象中內地作家寫出來的東西很不一樣。
不僅內容寫的是外國藝術家的事,表現形式和手法也很新穎,似乎是更符合這些年輕人的口味。
她想,這也許才是梵高之死在這些學生當中受到歡迎的原因。
說話的功夫,林朝陽應付完了熱情的中大學子們,與大家匯合。
然後代表團又來到了香江大學進行訪問,大家先在學校吃了頓飯,下午的場面幾乎是香江大學的翻版。
代表團傍晚回到酒店,正吃晚飯時,酒店服務人員找了過來,說前臺有人找林朝陽。
林朝陽表情疑惑,跟肖軍說了一聲,由ws人員小鐘陪同來到酒店大堂。
等在這裡的是一位梳著油頭的斯文中年,見到林朝陽,他先是自我介紹了一番。
“我是董橋,如今忝為明報總編輯。今天是受查先生的委託,來給您送份禮物的。”
董橋開口介紹一提“明報”,林朝陽立刻就知曉了他的來意。
兩人寒暄之際,林朝陽忍不住打量了董橋兩眼,這位可不是一般人物。
董橋除了是一位資深的報人,同時也是作家,專攻散文。
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淵博雋永與情趣靈動,在後世的華人文學界備受推崇。
董橋的創作生涯開始於七十年代,如今在香江、灣島等地的文學界已經有些聲望,只是名氣並不比他身為明報總編輯的大。
他是金庸的忘年交,自80年受僱於明報,幾年以來已然創下了不俗的成績,以總編輯的身份收穫百萬港元年薪,一直是香江新聞界為之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林朝陽打量著董橋的時候,董橋也在觀察著他。
董橋說他今天是幫金庸送書來的,可這種小事金庸怎麼可能會勞煩自己的左膀右臂呢?實際上董橋來是自告奮勇。
“林先生,我對您可是神交已久啊!”
董橋在明報工作,與香江大學也有聯繫,當初梵高之死由中大出版社出版時,他還曾收到過一本樣書。
中大出版社送給他樣書的原因也很簡單,是想讓董橋幫著寫份書評。
董橋看完後十分喜歡,當時寫了一篇梵高的宿命論發表在了明報上,受到了文化界不少人的關注。
應該說梵高之死能在香江文化界引起現在這樣的反響,與董橋的這篇書評是有著一定的關係的。
林朝陽這才清楚,原來前兩天金庸所說的明報上的書評,就是由董橋執筆撰寫的。
他向董橋表示了一番感謝,董橋客氣道:“優秀的作品誰都喜歡。不光是我,當時我記得有幾位業界同仁都對您的作品讚不絕口。”
林朝陽笑著說道:“我記得當時朋友還給我帶了一份西西女士主編的素葉文學,也有關於梵高之死的評論,實在感謝香江同仁們的抬愛。”
兩人聊了一陣後,董橋掏出他說的那本梵高之死的樣書,書的封面邊緣已經有了些磨損,可見是真看過的。
“難得見到你這位作者,幫我籤個名吧。”董橋言笑晏晏的提出了請求。
林朝陽客套一句,欣然在書的扉頁書寫文字,下意識的要寫出“贈”字,卻意識到這書並不是他送給董橋的。
他自嘲的笑了笑,說道:“等下次有機會,一定送本書給您。”
“期待下次見面。”
董橋說笑了一句,又將帶來的一整套由明報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全集交給林朝陽。
林朝陽收下書,注意到每本書上都有金庸的簽名,心想著這回大舅哥的任務屬於超額完成了。
“替我謝謝查先生。”
“好。”
贈完了書,林朝陽本以為事情應該到此結束了,沒想到董橋又說道:“林先生,我這次來還有個目的。”
林朝陽看向他,等待著他的下文。
董橋說道:“您的那部梵高之死出版後在香江文化界好評不斷,但可惜的是中大出版社的發行量卻並不多,似乎是一次性的出版合同?”
“沒錯。”
“那林先生不如將梵高之死在香江的出版權交給我們明報出版社,我們明報出版社背靠明報報業集團,實力雄厚。
您的這部作品由我們來發行的話,銷量和影響力一定會更上層樓。”
送書也好、簽名也罷,都是附帶的,這才是董橋今天來的最重要目的。
林朝陽心中不禁感嘆,果然是金庸老先生的風格啊!
不過,人家出版社要出他的書,他自然不會拒絕。
有錢能不賺嗎?
“貴報社是香江首屈一指的傳媒機構,能與貴報社合作,我自然是願意的。”
林朝陽並未猶豫,直接表現出了合作的意願。
梵高之死是出版數年的作品,再次出版並沒有多少值得探討的地方,唯一需要商議的就是稿費的問題。
香江大學出版社是非盈利性機構,給林朝陽開出的是千字300港元的稿費標準。
明報出版社是私人公司,董橋給出的是5的版稅。
林朝陽聽到這個數字,心中再次感嘆,果然是金庸啊!
這也太摳了!
一個商業出版社,給作者5的版稅,雖然內地現在並沒有實行版稅制,但這個數字放在香江,絕對屬於墊底水平了。
“這個價格太低了!”
林朝陽的語氣並不激烈,但表情裡蘊藏的深意卻讓董橋有些尷尬。
兩人剛才相談甚歡,董橋對林朝陽表現出了極大的欣賞,如今一談到錢的問題,報價如此低,有種打臉的感覺。
可誰讓他碰上個摳門老闆呢?
董橋內心嘆了口氣,對林朝陽說道:“其實這個價格不低了。您可能不知道,香江文學界的稿費向來不算高,一些初出茅廬的新人稿費只有千字五六十塊。”
林朝陽沒有接董橋的話,反而問道:
“版稅制度我以前就有所耳聞,我認為這種制度是蠻好的,作者與出版社風險共擔。
但既然是風險共擔,總不能讓作家只承擔風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