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 番外十七楚瑾(一)
作為楚國公府的嫡女,楚瑾自小聰慧不說,還很上進好學。
幼時啟蒙,她的功課比楚遠程這個兄長還要好,本來就聰明,性子沉穩坐得住,楚遠程偶爾還偷溜出去玩,但楚瑾一次功課都沒落下過。
她非男子,兄長又是親哥哥,自是不用藏拙。連父親都說,她若為男子,必能振興楚國公府的門楣。
只不過男女之事自出生就定好了,也不是楚瑾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對自己是女兒身的事,楚瑾接受得很快,也沒抱怨過,她甚至從未想過,做女子就不如男子了。
相反,她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功課上可以勝過兄長,所以楚瑾在功課上更加用功,精益求精。
後來兄長去了書院,她還是跟著先生們在學堂讀書,慢慢地,一直上到了十三歲。
楚國公府的姑娘到了十三歲就不用讀書了,世家女多是十四五議親,自這開始就要跟著主母學習理家之事。
她是順風順水,只不過,她後頭還有一個怎麼都不好好學的妹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常事,還總是以生病為由翹課。
這樣一對比,就顯得楚瑾更聰敏好學了。
但對於二妹妹懶散不上進,楚瑾也沒暗自慶幸過,反而恨鐵不成鋼,只不過楚盈天性如此,也不好總逼迫。她是長女,又是嫡出,自認為該撐起楚國公府來,二妹妹如此,只有她足夠依靠,楚盈才能過一輩子閒散日子,所以學得更加仔細認真。
儘管十三歲之後就不用去學堂了,但是楚瑾在功課上不曾懈怠,每日拿出來兩個時辰看書,而管家理事這些學得也通透,直到十四歲跟著嚴氏出門赴宴,這些隨著年歲印到她腦海裡的詩詞文章,就像爐子裡剛點著的炭,慢慢開始發熱。
楚瑾的名聲逐漸起來了。
在這之前,嚴氏和楚國國在外人面前偶有誇她,楚國公誇大些,但嚴氏是真心實意覺得這個女兒好,長女聰慧,次女嬌憨,嚴氏那幾年心滿意足。
在外雖然只說楚瑾,但嚴氏心裡對兩個女兒還是很喜愛的。
再加上楚瑾本來就做得不錯,她的名聲,一日比一日好。
外人都說,楚國公府的嫡女才貌雙絕,父親母親對她滿意,二妹妹懶散沒錯,可有她在,也自在。
那些日子,算得上是楚瑾在閨閣中極為快樂的時光了。
父母恩愛和睦,妹妹不惹事,其餘的妾室庶妹也都安分。
楚國公府的下人都說,大姑娘笑起來明媚,可不是嘛,心裡暢快,自然看什麼都是好的。
楚瑾那時以為,如今這樣的日子就很好了,日後嫁一門當戶對之人,相夫教子。但她沒想過,日子還能再往上爬一爬。
後來一次外出,楚瑾有幸結識了七殿下。那是當今聖上的七皇子,在朝有職位,很受皇上看重。
那時楚遠程因為在書院讀書,要考功名,想著先立業成家,親事所以不急,所以楚瑾的親事是嚴氏最先琢磨的。
挑來挑去就挑花了眼,從楚瑾十四歲出門開始,一直到十五歲都
沒定。
也就是這時,楚瑾在一次外出赴宴時,認識了蕭秉言,得到了蕭秉言的青睞。
蕭秉言比她年長兩歲,那會兒才十七歲,年紀輕輕氣宇軒昂,接人待物彬彬有禮。才學也好,跟他楚瑾什麼話都能說得上,楚瑾喜歡有才學之人。
沒有架子,溫文爾雅態度可親,最重要的是,蕭秉言並非對所有人都這樣,只對楚瑾一個人例外。
在預料不到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的前提下,楚瑾在那些日子裡,的確真心實意地喜歡蕭秉言。
那是獨有的偏愛,蕭秉言會製造偶遇,想方設法地來她會來的宴會,名貴珠寶各種禮物時常送過來,楚瑾見過的沒見過的,只要是新奇東西,蕭秉言都會拿來討她歡心。
那可是皇子,竟然也會這麼用心對一人。
不讓她喊他殿下,更不用行禮,儘管楚瑾出身算是極為不錯,但這些,只有蕭秉言給過。
那時赴宴,楚瑾的詩詞讓書院學子捧讀,書坊也有她的詩集。不僅學問有所成,就連在刺繡、畫畫、琴棋這些上面,她也能拔得頭籌。
楚國公臉上有光,外人也讚歎楚瑾和蕭秉言郎才女貌,是金童玉女。
這些事是楚國公和嚴氏樂見其成的,楚瑾還記得楚國公曾說過,“跟七殿下相處,要時刻記得殿下是皇子,不要使性子,多忍讓些。”
那時蕭秉言還未被封王,但在朝得利,不少人都說蕭秉言是未來儲君。
那時慶王年長,其他幾位皇子,就藩的有,在邊疆的也有,蕭秉言前頭,只有一位六殿下。
楚國公願意押一回寶。
楚瑾聽這話時面上點頭,可心裡卻不以為然,蕭秉言對她很好,願意花心思哄她,待她如珍似寶。既然如此,為何要做小伏底。她和蕭秉言是兩情相許,更是知己,並非父親和府裡那些小娘一樣。
況且蕭秉言喜歡她也並非因為她的容貌,對此
楚瑾十分自信,也不認為有誰能比得過她,若是姿態放得太低,蕭秉言也不會太看重她。
女子貴在自重,但這些話,楚瑾也不想和楚國公辯駁。
時間越久感情越深,就算最開始只是欣賞,但到後來也無路可退了。
最開始發覺這些的是嚴氏,她給女兒議親,但是自楚瑾遇見七殿下之後,還沒到後面的地步,只是說過兩句話,就已經沒人給楚瑾說親了。
皇子看重的人,其他人怎敢沾染。
楚瑾那時除了嫁給蕭秉言也無路可走,從十五歲到十七歲,也有兩年。
蕭秉言並不著急親事,但到了歲數也該議親了。
那時楚瑾還沒過十七歲的生辰,正是夏日時節,七夕時二人出門同遊,還一起去河邊放了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