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132、鐵公雞


 夏國通常會採取放任周軍進攻,堅壁清野,收縮防線,把所有重兵聚集到夏州、靈州腹地,然後派出輕騎兵不斷襲擊騷擾後勤通道。

 這樣周軍越深入就會越缺糧,在茫茫黃土高原上想要就地補給更是難上加難。

 到最後糧盡兵疲時就會被夏軍抓住機會反擊。

 同時他也發覺得周軍準備並不充分,特別是在情報上,很多時候明明是夏軍主動進攻進入周國境內,可對山川地理和敵情的瞭解卻勝過周軍,以至於周軍總陷入被動。

 另一方面周國邊軍悍勇善戰的很多,但問題出在中高層軍官許多時候會指揮不當,敵情不明,輕敵冒進等問題。這些也是被人說爛的,但郭天子則發現出現這種問題根本所在。

 這些並不能全怪邊將,而是在制度中。

 太祖皇帝時雖養精銳禁軍在中央,還削減兵權,但對邊將是特殊對待,允許他們養親兵。

 而到太宗晚年屢戰屢敗,擔心有人不服的他開始限制邊將,特別是限制邊將養親兵,這樣一來邊將確實削弱不敢造反,可也導致作為邊將左膀右臂,為其收集情報,指揮軍隊,充當軍隊骨幹的親兵少了。

 自然將領們指揮戰鬥處處掣肘,錯漏百出就成了常態。

 研究過往資料,諮詢狄軒,更加透徹瞭解西北情況之後他才明白,章傑聽說他要伐夏時那麼緊張是有原因的。

 這裡面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官家去了解這些細枝末節就是聖君所為。”狄軒道:“比什麼都不知道自以為是做出決斷的好。”

 郭天子笑道:“那是傻子,章公擔心的對,但以往大家都對土地太執著,動不動想著打到靈州、夏州去,恨不能一戰亡了夏國,才會為敵人所利用。

 殊不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說到底打仗也要以人為本才是出路,死盯著那些地盤沒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持久的減少他們的戰爭潛力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