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光天化日探古墳
從小賣部出來,我和魚哥揹著包往山上走,找那個小廟。
魚哥問我怎麼知道山上有石雕類東西的?畢竟我今天第一次來這裡。
“望聞問切”,這就是行業中“問”的門道。
從進村那一刻開始,我看似一直漫不經心,實際上我看了周圍所有老房子的建築風格,包括腳下踩的石板路和路邊牆角堆的一些磚頭。
其中有半塊兒磚頭引起了我注意,那是塊兒南宋的青磚。
磚頭不好斷代,但看多了也能認出來,每個朝代的磚都不太一樣。
隋以前的磚顏色發黑,四個角比較規整,一面上有繩紋痕跡,這是因為當時燒磚時怕燒連,在一面墊著東西燒的。
到了唐代,磚厚度開始變薄,四角不太直,略帶弧度,雙面有條狀紋痕跡,有的深,有的淺。
到了宋代,繩紋磚和條紋磚都比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印模磚”,印模磚寬度寬,長度短,顏色焦黃,並且出現了幾何圖案。
遼金時期的磚最好認,上頭有一條條凹槽,每一條凹槽大概有筷子那麼粗。
不久我和魚哥找到了山中小廟,荒廢了,但廟中還保留有一尊泥像,泥像整張臉刷了紅漆,手持木棍,豎眉瞪眼,身披破爛黃袍。
“這供的什麼神?”魚哥問。
我道:“這應該是個淳安本地神,叫路神七老爺,相傳以前是個武藝高強的大俠,後來在和土匪拼鬥過程中被殺了,以前來往淳安的客商都拜一拜他,希望自己路上平安。”
到了廟後竹林,我很快發現了一尊石人埋在土裡,只露出半個腦袋在地表。
看石頭表面風化程度飽經滄桑了,額頭以下全看不見,周圍雜草叢生。
我踢了踢石人腦袋說:“這是南宋中晚期的石像生,如果沒猜錯,他底下應該是這個姿勢。”
我左手壓右手,橫放於胸前,學了個姿勢。
“奇怪....怎麼就一個石像生?應該還有別的一些東西才對。”
“是不是被人破壞了或者盜了?”魚哥說。
“我怕的就是這個,石像生這麼明顯,怕早就是個空鍋兒。”
我在竹林周圍仔細看了看,沒發現有盜洞,但我隱隱覺得,這裡可能已經被同行捷足先登了,盜洞也回填了。
魚哥說道:“也不一定,咱們先下幾鏟試試,先確定是不是有古墓。”
“魚哥,不用探,百分百有,大概五到六深,估計是個雙室墓,可能是夫妻合葬墓,墓主是南宋中晚期一個武將,大概三四品那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