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凋謝 作品

第二百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京

作為政變起家的皇帝,他對這種事情非常敏感。

他看著神龍政變,武則天被張柬之趕下臺,朝局變得震動。

他聯合太平公主,率領五百死士,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和韋氏黨羽,扶他的父親成為皇帝,而他成為太子。

他又一手策劃先天政變,反殺太平公主,正式接管大唐的一切。

血色的權力,一直在他腦海揮之不去。

這一刻,李隆基如芒在背。

作為儲君的太子,手握十幾萬兵馬的元帥。

而元帥和太子,從小一起長大。

一些信息,直接充斥入李隆基的腦海,他以前認為王忠嗣對他忠心耿耿的念頭,瞬間動搖。

他沒有認為奴僕前去太原,只是交流感情。

也幸虧奴僕之死,讓他知道這件事情。

李隆基不允許任何人撼動他的權力,他問高力士:“力士,這件事情,你如何看待?”

“啟稟聖人,老奴認為要認真調查,先召王將軍回長安詢問一下,再好好確認奴僕的身份。”

高力士心覺有蹊蹺,但他了解李隆基,怕李隆基暴怒,不敢勸諫,只能用中和的辦法。

只要王忠嗣敢回來,一切都好辦許多。

那時候,高力士就願意相信王忠嗣沒有異心,就看李隆基的想法了。

如果王忠嗣不願回來,那算他看走眼。

“嗯!”

李隆基的好心情全無,目不轉睛的點了點頭。

此時,李林甫已經在沉香亭的二樓處等待。

“不必行禮了,右相,此事重大,說說你的看法!”

李隆基讓李林甫免禮,他坐在首座,雙手放在玉案上,青筋爆起。

能看出他的失望與怒火!

“臣未想過會發生這樣的大事!必須三司推事,將此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林甫心裡已經在笑了,但他表情是痛心疾首的樣子。

三司推事,此必殺王忠嗣!

這一次,他皆已安排好,不會再有紕漏。

“啪!”

“朕要派羽林軍,將這個逆子捉回來。”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聖人需要先寫詔書,給予羽林軍先斬後奏的權力,以免軍隊被親信控制。”

李林甫用心險惡。

他明明知道王忠嗣不會反抗,這麼說是加深李隆基對王忠嗣的惡劣印象。

他指得親信,自然是王忠嗣親信,暗示王忠嗣任人唯親,軍中遍佈爪牙。

“力士,讓陳玄禮選擇遣羽林軍通過驛站快馬到太原,將王忠嗣拿下。以最快的速度押回京城。”

李隆基一刻都不想等,下達命令。

“遵旨……”

高力士眼神一動,趨步離去。

隨後,李林甫一直在安撫李隆基,表面上是讓李隆基不要擔心,但越是這麼說,越是使李隆基不安生。

他對王忠嗣寄予厚望,王忠嗣也不負所望,幫他建立功勳。

雖認為王忠嗣沒有李瑄的銳氣和勇猛,但他覺得王忠嗣也是大唐北方支柱,和李瑄、安祿山一樣,都是他信任的將領。

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李隆基覺得王忠嗣貌忠似奸,越想越難受!

一旦李隆基對一個人失去信任,那個人在他心中的地位會一落千丈。

“太子最近忙什麼呢?”

李隆基突然問李林甫。

“太子居於東宮,臣不曾有往來。”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心中暗喜。

李隆基終於將話題撤在太子身上了。

太子奴僕前往太原,應該把太子當成主謀才對。

李林甫怕王忠嗣拜相,更怕太子登基。

王忠嗣拜相,頂多是分走他一些權力;太子登基,他必然家破人亡。

所以太子才是李林甫的第一目標。

“太子最近就待在東宮,不要外出了。待王忠嗣到長安,再一起問詢。”

李隆基的話,讓李林甫愣住了。

他以為聖人會一怒之下,廢除太子,再不濟會質問一番,將太子關押。

只是不讓離開東宮?

平時太子就深居簡出,這和沒囚禁一樣!

李隆基則想著李亨久居深宮,不像前太子李瑛,李亨沒有一兵一卒,沒有絲毫權力。

思子臺建立後,他再大開殺戒的時候,沒有之前那樣的衝動。

李隆基認為是王忠嗣誘導太子!

才使太子派人聯繫。

只要能拿下王忠嗣,將一切遏制在萌芽之中,就不會再有任何事情發生。

從韋堅,到王忠嗣,讓李隆基明白與太子有關係的人,絕不能假以雄職。

“傳令,讓李將軍迅速回京!”

李隆基又當著李林甫的面,下達一條命令。

使李林甫的臉部肌肉抽搐一下,他之所以在這個時間動手,就是為了避開李瑄。

已經六月份了。

再過兩個月,李瑄就要發動青海之戰。

他以為李瑄該進入準備階段,不會再回長安。

哪想李隆基會突然召李瑄回來!

李瑄可是屢屢破壞他好事啊!

“啟稟聖人,李將軍該進入戰鬥準備,囤積糧食,兵甲,對吐蕃用兵。這次可是吐蕃贊普親征,必須比以往慎重。臣認為,李將軍當留在河隴準備。如果王忠嗣抗旨不遵,再使李將軍北上平叛。”

李林甫當即就向李隆基勸說道。

李瑄是變數,絕不能讓他歸來。

“讓李將軍使用驛站快馬,來回不會耽擱太久。必然能在八月之前回到湟水。李將軍麾下有判官、司馬籌備後勤,有大將、軍使籌備兵事。不必擔心!河北、朔方軍中監軍未向我密奏,就算王忠嗣有心,其部下也不可能追隨他。”

李隆基用不容置疑地語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