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518章 驚世駭俗的博士論文!無人敢審!再去請布魯斯老祖!

當德布羅意完成物質波理論的那一刻,正好他的哥哥莫里斯走了進來。

“小弟,有一個消息,不知是好是壞,但我需要告訴你。”

德布羅意覺得有點奇怪,他問道:

“什麼消息?”

莫里斯說道:

“郎之萬教授剛剛被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接下來他在巴黎大學的時間不會太多。”

“所以指導你們這些博士的時間也少了。”

“他跟我說,如果你需要的話,他可以專門委託其他教授指導你。”

德布羅意聞言,立刻就明白了郎之萬的用意。

他一邊收拾書桌,一邊笑著對莫里斯說道: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教授他進入科學院是實至名歸的。”

“不過,我並不再需要他的指導了。”

“因為我的博士論文已經完成了。”

德布羅意不想把物質波理論先發表在學術期刊上,而是直接寫成博士論文。

因為他這個博士的時間讀的有點太長了。

他想快點擺脫學生的身份,真正進入物理學的研究當中。

譁!

莫斯萊一驚。

這才半年時間,小弟的轉變有這麼大?

忽然,他想到了一種可能。

“額,小弟,你該不會真的在研究布魯斯教授說的那個方向吧?”

老天啊!

莫里斯在心中叫苦:

你小子隨便研究點常規的課題都能畢業。

結果非要研究波粒二象性。

電子是波?

這放在博士論文裡,能通過答辯嗎?

德布羅意微微一笑,沒有選擇回答。

他的境界已經不是哥哥莫里斯可以理解的了。

對方還是老老實實研究x射線吧。

接下來十幾天,德布羅意將物質波理論進行系統地整理,並增加了更多的理論推導。

最後一本100多頁的博士論文完成了。

題目是《量子理論的研究》。

德布羅意認為自己的物質波理論,對於剛剛誕生的量子力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它把光子、電子等所有微觀粒子統一在一起。

現有的矩陣力學或許以後就能處理波動性質了。

後世關於德布羅意有一個謠言。

說他僅憑一頁紙的博士論文,就獲得了物理諾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個一頁紙只是他發表的學術簡報而已,用來闡述他的核心思想。

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法語原版有100多頁,英語翻譯版也有80多頁。

裡面充滿了各種數學公式推導。

所以,德布羅意並不是走了什麼狗屎運,僅僅憑藉一個想法就能獲得諾獎。

這個驚天想法的背後,是嚴謹詳實的證明過程。

這就是民科和真正科學家的區別!

物理學發展到現在,早已過了一句話或者一個沒有證明的公式就能顛覆的時代了。

你覺得自己顛覆了,其實只是你知道的太少了。

1923年3月10日。

德布羅意帶著他的論文,終於再次踏入巴黎大學。

他剛進入實驗室,就引起一陣驚呼。

“哦,天啊!”

“德布羅意師兄過來了!”

眾人連忙上前噓寒問暖。

今年31歲的德布羅意確實算的上是大齡博士了。

至少在郎之萬手下的眾多研究生當中,他是絕對的老大哥。

而且他為人和藹,沒有貴族的那種趾高氣揚。

因此,實驗室所有人都非常喜愛他。

大家內心非常羨慕德布羅意大師兄的瀟灑。

半年不來學校,對於他那樣的大佬來說,根本不算事。

畢竟他們哪怕博士畢業了,也達不到德布羅意出生時的起點。

人生就是這麼殘酷......

德布羅意笑著說道:

“我給大家帶了一些糖果,請隨便享用。”

眾人歡呼。

有人好奇地問道:

“德布羅意師兄,你今天是來找郎之萬教授的嗎?”

“他這幾天都在科學院那邊,沒有來實驗室。”

德布羅意說道:

“沒關係。”

“我今天是來提交我的博士論文的。”

他知道郎之萬教授近期沒有時間,所以乾脆直接先提交論文,走上

評審程序。

到時候再向導師解釋。

反正他的研究方向,郎之萬很清楚,這樣也不會太突兀。

至於論文內容突不突兀,德布羅意會心一笑。

“不知道學校的諸位教授們,有沒有那麼大的魄力了。”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

大名鼎鼎的德布羅意師兄終於要畢業了嗎?

很多人只知道德布羅意研究的課題非常之難。

但具體是什麼內容,就沒人清楚了。

不過,這不妨礙大家連忙恭喜。

接著,德布羅意拜別眾人,獨自一人去提交論文。

-----------------

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學位評審委員會辦公室。

以佩蘭為首的幾位物理學家們,組成了評審團成員。

他們負責巴黎大學物理和化學科學領域的博士論文評審。

郎之萬此前也屬於評審團的人員,但是他被調到科學院另有重用。

法國的教育體制和英國不太一樣。

政府對於教育的管控力度非常之大。

各個大學和科學院的獨立性比不上劍橋大學、皇家學會等機構。

所以,郎之萬需要考慮政府對他的行政安排。

這天,佩蘭像往常一樣,日常工作結束後,抽出固定的時間來到辦公室。

他要和同事們一起評審最新提交的幾篇博士論文。

眾人一邊看,一邊聊天。

佩蘭嘆息一聲,感慨道:

“自從貝克勒爾、居里、李普曼等教授去世後,法國物理學界的凋零肉眼可見。”

“如今,年輕一代的實力也比不上英國、德國。”

“看看這幾篇論文,毫無創新性,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翻來覆去地研究。”

“長此以往,恐怕以後物理學界將再也沒有法國人的聲音了。”

海森堡的矩陣力學,讓佩蘭感受到頂級天才的恐怖之處。

那才是真正的物理學原創研究。

對方雖然已經博士畢業了,但是年齡才20出頭。

一般人在這個年齡,甚至連本科都沒有畢業呢。

而現在,他所評審的幾篇論文的水平,和海森堡的差距簡直不可估量。

完全不是一個次元的東西。

所以,佩服非常失落。

法蘭西的科學榮光,怎麼這麼快就暗淡了。

已經太久太久沒有閃耀天際的天才出世了。

一旁的法布里笑道:

“佩蘭教授,此言差矣。”

“法國年輕一輩還有伊蕾娜這樣的天才呢。”

法布里的研究領域是光學。

他最重要的成果,是在1913年,用自己發明的光學干涉儀,發現了地球大氣中能過濾紫外線的臭氧層。

真實歷史上,華夏物理學家嚴濟慈在法國留學時,導師就是法布里。

所以嚴濟慈後來成為了華夏光學研究的奠基人。

佩蘭聞言,笑了笑,說道:

“幸虧居里夫人生了一個好女兒啊。”

“沒想到法國的物理學界竟然要靠女人來撐起。”

雖然伊蕾娜目前的學術成果,還不足以讓她在物理學界聞名。

但是女性身份,還是有一定的加持作用。

只不過佩蘭真正想等待的,還是如泡利、海森堡那樣的絕世天才。

很快,本次評審就剩下最後一人的論文了。

佩蘭看到題目後,忍不住笑道:

“嚯!”

“這題目很有魄力嘛。”

“就是不知道內容怎麼樣。”

“別又是華而不實之作。”

接著,他就看到了作者名字: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

頓時,房間內響起一陣驚呼。

“好傢伙,我們這位未來的公爵大人提交博士論文了?”

眾人都覺得非常新奇。

當初德布羅意選擇在郎之萬教授手下攻讀博士時,還引起巴黎大學物理系的一陣轟動。

雖然他的哥哥莫里斯當初讀博時,甚至已經是公爵了。

但是莫里斯天賦有限,在學術上成就平平,自然也就沒有多少討論話題。

而德布羅意就不同了。

他可是被很多人認可的天才。

尤其還從歷史專業跨到物理學專業,這樣的傳奇經歷,更為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最關鍵的是,據說德布羅意曾受到布魯斯教授的另眼相看。

這就很不

得了!

凡是布魯斯教授親口誇讚過的天才,現在哪一個不是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布魯斯教授的嘴,簡直比金字招牌還要有含金量。

但是,往往造化弄人。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德布羅意,博士已經讀了四五年。

至今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不過是發了幾篇不痛不癢的小論文而已。

這讓很多人覺得有點惋惜。

佩蘭和法布里等人,瞬間來了興趣,臉上充滿笑意。

他們想看看未來公爵的水平如何。

不過,眾人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望。

德布羅意的哥哥,莫里斯公爵已經研究x射線十多年了,至今一無所獲。

弟弟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不過,隨著他們閱讀論文,臉上的笑意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震撼!

“物質波理論!”

“電子是波!”

“電子波長方程:【λ=h\/p】!”

“萬物皆在波動!”

“世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嘶!

房間內頓時響起倒吸冷氣的聲音。

所有人無比駭然!

論文中的驚天思想讓他們的大腦都要宕機了。

“這......也太大膽了吧!”

法布里眼睛瞪的巨大,不可思議地盯著論文。

其實,他根本看不懂德布羅意在論文中的推導過程。

裡面用到的各種知識,已經超越了他的眼界。

但是,其中一個部分,讓他歎為觀止。

那就是德布羅意把幾何光學和經典力學做了詳細的對比。

光的各種行為與粒子的行為,有很高的相似性。

這從側面驗證了粒子具有波動性的假設。

“真是驚才絕豔的想法!”

法布里忍不住驚呼出來。

他連忙看向佩蘭,發現後者依然處在震驚之中,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此刻,佩蘭的心中彷彿掀起滔天巨浪。

這篇論文讓他的靈魂都在顫抖。

實在是結論過於逆天了!

“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竟然是波動?”

雖然有一部分內容,佩蘭也看不懂。

但是,這個天馬行空的思想,征服了他。

這才是學術創新啊!

而且論文中的推導有理有據,結合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相對論,完美糅合。

一時間,佩蘭呆住了。

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篇博士論文。

不僅是他,評審團的所有教授都沉默了。

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面對這種驚世駭俗的論文,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雖然論文的論證過程看起來很嚴謹,引用了各種最前沿的理論。

但是這結論,實在讓人不敢相信!

聽起來就和胡扯一樣。

這種矛盾感折磨著眾人。

忽然。

佩蘭和法布里等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撼。

過了不知多久,法布里首先開口道:

“這...這篇論文要先駁回嗎?”

話音剛落,佩蘭立刻說道:

“不!”

“千萬不能這麼早下決定。”

“雖然我們幾個人看不懂,但是郎之萬教授是少數既懂相對論又懂量子論的人。”

“德布羅意正好還是他的學生。”

“我認為,這篇論文需要儘快交給他看看。”

眾人點點頭。

郎之萬雖然比在場眾人小了幾歲,但是他的權威性毋庸置疑。

作為居里教授的得意弟子,他的物理學術水平是得到認可的。

有人問道:

“可是郎之萬教授現在還在科學院那裡,怎麼給他呢?”

佩蘭直接說道:

“這好辦。”

“我直接帶著論文去找他就行。”

譁!

眾人皆是一驚。

他們能感受到佩蘭教授的激動之情。

同時,他們本人又何嘗不激動呢?

德布羅意的這篇論文,可能將會改寫整個物理學的基礎。

幾百年來,人類一直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竟然全都有波動性。

甚至根據論文中的公式,還能算出物質的波長。

這簡直比天方夜譚還要天方夜譚!

若這篇論文真的是正確的,那

眾人已經不敢想象會造成什麼樣的轟動。

“法國物理學界,恐怕真的要出一位絕世天才了!”

-----------------

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

這裡坐落著法國科學領域的權威機構:法蘭西科學院。

法國的學術體系與其他國家略有不同。

其最高學術機構名為法蘭西學會,下屬有五個分支,分別是:

法蘭西學術院,負責法國語言;

法蘭西文學院,負責文學;

法蘭西科學院,負責自然科學;

法蘭西藝術院,負責藝術;

法蘭西人文院,負責道德和政治。

其中,法蘭西科學院就是法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權威機構。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666年。

歷史上,惠更斯、拉普拉斯等物理巨佬,都曾擔任過法蘭西科學院的院長。

同時,它也是五個學院中,歷經變革最多,規模最大的學院。

這體現了科學的崇高地位。

如今,郎之萬就是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也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他有著雄心壯志,想要讓法蘭西科學院有朝一日能比肩英國皇家學會。

這不僅需要大力宣傳,還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天才後輩補充進來。

這個時代,年輕人具有無窮的創造力。

此刻,郎之萬正在辦公室處理文件。

忽然,他看到佩蘭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厚厚的書籍。

他感覺疑惑,於是笑著說道:

“佩蘭教授,你怎麼來了。”

佩蘭聞言,坐在郎之萬的對面,興奮地說道:

“快看看這篇論文。”

說罷,就將手中的論文遞了過去。

郎之萬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是什麼操作。

對方怎麼把論文帶來這裡讓他評審。

他現在已經不是評審團成員了啊。

按理來說,沒有資格查看這些論文。

不過,出於禮貌,他還是接了過來。

結果一看名字,頓時嚇了一跳。

“呀!”

“怎麼是德布羅意的論文?”

“我怎麼不知道他的博士論文都完成了。”

“天啊,這是什麼情況。”

郎之萬很無語。

心道德布羅意也太不靠譜了吧。

提交博士論文之前,都不給自己的導師先看看嘛。

不過轉念一想,他也就釋然了。

“算了,還是先看論文吧。”

一分鐘...

兩分鐘...

五分鐘...

......

足足半個小時,郎之萬一言未發。

只是他臉上的神色變換了數次。

從無奈到驚咦,接著是好奇,然後是震撼,最後則是呆滯了。

“哦!上帝啊!”

“這...這篇論文...真的是德布羅意寫的嗎?”

“我不是在做夢吧!”

郎之萬甚至還用手拍了拍臉。

原來不是夢。

這篇論文帶給他的震撼,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實在太過匪夷所思、驚世駭俗了。

他甚至覺得這是一位大齡博士畢業無望時,在臨死前的幻想。

“這...怎麼可能呢?”

“電子竟然是波?”

“甚至萬物皆在波動?”

呼!

郎之萬重重地舒了一口氣。

這一刻,德布羅意在他腦海中的形象徹底顛覆了。

原來對方並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在默默研究如此逆天的理論。

人家不來實驗室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助他。

郎之萬雖然能看懂論文,但是捫心自問,他絕對給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議。

因為他的科學三觀,就不允許他接受如此離經叛道的觀點。

他甚至都懷疑,這篇博士論文要是發表出去,到底有多少人能夠接受。

真實歷史上,德布羅意的論文發表後,只有兩個人接受了他的觀點。

一個是愛因斯坦,另一個是薛定諤。

直到後來電子的波動性被實驗證實,物理學家們才逐漸接受了這個現實。

此刻,郎之萬心中有一點羞愧。

他對德布羅意的指導和關心確實有點少了。

自己的博士創造了這麼驚豔的理論,作為導師,他

卻沒有幫上什麼忙。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他現在已經清楚佩蘭教授為何特意來找他了。

因為整個評審團都不知道該怎麼對待這篇博士論文。

尤其德布羅意的身份還非常特殊。

這更讓論文審評的難度加大。

想了一會兒,郎之萬下定決心,說道:

“佩蘭教授,我認為德布羅意的這篇論文影響太大。”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權威的人來把關。”

“我想把論文寄給布魯斯教授,請他評審。”

“同時,我現在立刻找到德布羅意,與他詳談論文的情況。”

佩蘭點點頭,覺得這個處理方法很妥當。

以布魯斯教授的眼光,一定能精準評價這篇論文的價值。

況且對方剛剛才幫助海森堡確立了矩陣力學。

說不定同樣能夠幫助德布羅意完善物質波理論。

一時間,他都有點羨慕德布羅意了。

“就按照你說的辦!”

事情緊急,郎之萬也顧不上工作了。

他和佩蘭立刻返回巴黎大學。

回程途中,郎之萬臉色興奮,他期望地說道:

“希望德布羅意的這篇論文,是我們法國物理學崛起的前奏。”

二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當李奇維收到郎之萬從法國寄來的論文後,微微一笑。

他即便看不懂論文,也知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

“波粒二象性啊!”

“終於要面世了!”

李奇維覺得,相比矩陣力學,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可能更加重要。

因為它讓物理學家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世界本質的複雜性。

沒有人能夠理解,實實在在的物質,怎麼可能會有波動呢?

既然物質是波,那為什麼人不能穿牆呢?

這是量子力學需要給出的解釋。

接下來量子論的一切發展,可以說都是由波粒二象性引起的。

所以,真實歷史上,當愛因斯坦看到德布羅意的論文後,他才會感嘆道:

“這位年輕人的論文,把一張大幕掀開了一角。”

而現在,輪到李奇維給出這樣的評價了。

他在給郎之萬的回信中寫道:

“這篇論文是照到物理學最大難題的第一縷光芒。”

“我認同其中的觀點,評審通過,建議公開發表。”

當郎之萬收到李奇維的評價後,他已經通過德布羅意知道了前因後果。

原來物質波理論的靈感,也是來自布魯斯教授的啟迪。

他的內心震撼到了極點。

不過,郎之萬還是讚歎道:

“德布羅意,你沒有拘泥於布魯斯教授的想法,反而更上一層樓。”

“這是你應得的榮譽!”

接著,他突然又說道:

“我就擔心一點。”

“物理學界到底有多少人會承認你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