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479章 精彩總結!主題昇華!“現在,我將展示世界體系的框架!”

隨著弱力的命名完成,李奇維的演講正式結束。

在這場演講上,他接連提出三個驚天動地的概念。

強力、弱力、質子中子可再分。

即便它們現在只是猜想,但卻是含金量和研究價值最高的猜想。

就好比數學領域的各種猜想一樣。

其提出者和解決者同樣偉大。

眾人內心清楚,這場演講必將引起物理學界的轟動。

布魯斯會議沒有辜負它的地位,是當之無愧的物理學最高會議。

它又一次為物理學開闢了新的未來。

它展現了現代物理學除了相對論和量子論外,還有其它震撼人心的領域。

那裡對於所有人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希望!

主持人洛倫茲總結道:

“聽完了布魯斯教授的演講,我有點明白他為什麼執著於量子論的重構。”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我本人的小故事。”

“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物理學家是法國的光學大師菲涅耳。”

“我人生的第一本課外學術資料,就是菲涅耳文集。”

“我認為在那一代物理學家中,菲涅耳是無與倫比的。”

“他在光的波動性領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研究。”

“所以我的博士論文也是關於光學的。”

“題目是:關於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理論。”

“這個課題在座的年輕人們估計會覺得特別簡單。”

“好吧,事實也是如此。”

眾人哈哈大笑,他們知道這是洛倫茲教授在自謙。

那篇論文可一點不簡單。

“這個課題菲涅耳已經做過。”

“但是我和他不一樣。”

“我用麥克斯韋方程對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重新進行了處理。”

“用布魯斯教授的話說,那就是重構光的波動理論。”

“結果是,我把舊的光的波動理論和新的光的電磁理論統一了。”

“這使得麥克斯韋方程有了堅實的物理基礎,而不是純數學推導。”

“但是它依然是純電磁領域的理論。”

“我們這個世界的組成,最大的部分是物質,而不是電磁波。”

“麥克斯韋方程組如何解釋物質呢?”

“後來,我又在光的電磁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電子論。”

“布魯斯教授曾對我說:電子論是經典物理學的巔峰,是後者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

“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哄我開心的。”

眾人又是大笑。

李奇維笑了笑,連忙表示是真心的。

電子論就是經典物理學的最後輝煌。

通俗點說,這個理論認為物質是由帶電粒子構成的。

電磁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可以歸為電磁波與物質中的帶電粒子相互作用。

現在已經知道,所謂的帶電粒子其實就是電子。

但那時候,電子還沒有被湯姆遜發現呢。

可見電子論的牛逼之處,也算是超越時代了。

它把力、電磁、物質等經典概念完美結合在一起,邏輯自恰的解釋了世界的本質。

當然,這個理論後面就被拋棄了。

研究電磁波和帶電粒子作用的公認理論是【量子電動力學】。

和量子色動力學一樣,它也是量子場論的一個分支,且是最成熟最完善的分支。

量子電動力學是把電磁場給量子化了。

到了後期,物理學家的研究方式,就是把四大基本力量子化。

電磁力的量子理論是量子電動力學;

強力的量子理論是量子色動力學;

弱力沒有單獨的量子理論,而是和電磁力統一,它們的量子理論是電弱統一理論;

最後是引力,它暫時還無法量子化。

目前最火的嘗試就是量子引力理論。

一旦成功,距離四大基本力統一就近在咫尺了。

以上所有這些理論,都是屬於量子場論的一種。

由此可見,量子場論的重要性!

而量子場論的核心,就是量子力學。

所以,從解釋世界本源的角度看,量子力學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相對論。

這時,洛倫茲感慨道:

“當然,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以前完美的電子論,現在也存在問題。”

“我說這個故事,不是為了評價電子論的好壞。”

“而是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諸位,重構量子論到底是怎麼回事。”

“誠然,現在的量子論非常強大,就和當初的麥克斯韋方程一樣。”

“它能解釋原子學領域很多很多的現象。”

“但是,它不能解釋原子核的穩定性,不能解釋β衰變。”

“其實也就是不能解釋強力和弱力。”

“此外,量子論的作用對象是微觀粒子。”

“那麼什麼才叫微觀粒子呢?”

“電子算,原子算不算?分子算不算?單個高分子算不算?”

“如果質子和中子真的有複合結構,那又是什麼情況?”

“在我看來,量子論的重構和電子論的創建非常像。”

“一個理論最終是要解釋我們的客觀世界的。”

“而現在看,原子學的成果已經遠遠超前於現有的量子論了,二者並不匹配。”

“所以,量子論才需要被重構,就如光的電磁理論到電子論一樣。”

“第三屆布魯斯會議的主題非常好。”

“原子與量子。”

“比起相對論,它們倆或許更接近世界的本質。”

“我認為量子論的未來,一定會取得世人無法想象的成就。”

“我堅信,到了那一天,我們物理學家能夠一如當年的牛頓,自豪地說:”

“現在,我將展示世界體系的框架。”

轟!

會場內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洛倫茲教授的總結太精闢、太精彩了。”

“和布魯斯教授的演講簡直相得益彰,昇華了會議的主題。”

“這就是老一輩物理學家的風采和底蘊。”

老一輩物理學家們也許思維變得遲鈍、行動變得遲緩。

但是他們的思想卻愈加深邃,就像一罈美酒,沁人心脾。

這一刻,在場的年輕天才們都非常激動。

他們親眼見證了一場完美演講的誕生。

布魯斯教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洛倫茲教授入木三分的總結。

二人的最佳配合,讓他們感受到什麼是思想的盛宴。

“洛倫茲教授不愧是科學主持界的第一人。”

開場演講結束之後,就進入布魯斯會議的報告及討論議程。

首先是各位大佬輪番上場分享他們最近的研究。

當然,研究內容肯定都是契合主題的。

盧瑟福分享了卡文迪許實驗室在原子學領域的成果。

包括三種射線的研究、各種粒子轟擊實驗、原子結構等。

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關於中子存在的實驗。

“自從兩年前,布魯斯教授預言中子以來,許多學者都加入到尋找中子的行列。”

“但遺憾的是,這一目標進展緩慢。”

“截止目前,還沒有哪個機構或者個人,公開聲稱發現了中子的蹤跡。”

“我認為,尋找過程最大的困難就是,中子是不帶電的。”

“我們無法通過電場或者磁場捕捉到中子,觀察它們的運行軌跡。”

“不過,我們實驗室最新設計了一種全新的方案,或許能夠更好地檢測到中子。”

說著,盧瑟福開始演示他的實驗設計。

今天的會議,讓中子的存在變得更加重要。

它和如此多的新概念息息相關,絕對不容有失。

如果中子都不存在,那所謂的強力、弱力都是無稽之談。

甚至連原子核的模型都需要推導重來,引發物理學界的大地震。

不過,盧瑟福那自信的口吻,讓眾人心安。

中子一定存在!

只不過暫時還未找到而已。

隨著理論和實驗技術的發展,最終一定能找到中子的蹤跡。

伊蕾娜聽的非常認真,甚至還是不是做好筆記。

盧瑟福作為原子學領域的權威,他的實驗設計比量子研究所還要強很多。

這也和李奇維不是實驗物理學家有關。

畢竟理論可以隨便推導,實驗真不一定能做出來,哪怕提前知道答案也不行。

真實歷史上,中子的發現,意義太大了。

它直接導致了鈾核裂變的發現,然後就是原子彈的出現。

說句中子改變了世界的走向也不為過。

李奇維此前曾設想過一個計劃,那就是故意推遲提出中子的概念,讓西方發現不了核裂變。

但是後來他覺得這方案有個bug。

那就是一旦如此,錢五師等人也不知道中子啊。

連理論計算都沒辦法。

那他們還怎麼研究原子彈。

難道靠李奇維忽悠:你們相信我,一定行!

恐怕大家會覺得校長走火入魔了。

“校長瘋了!”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中子!”

所以最終,他放棄了這個計劃。

宣揚核聚變都比隱藏中子靠譜。

盧瑟福分享結束後,愛因斯坦、玻爾等人接連上場。

他們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

玻爾作為量子論的重要奠基人,更是豪言道:

“關於量子論的未來,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最後,則是年輕一輩的報告。

泡利作為年輕組的幾位代表之一,詳細地分享了他的不相容原理。

最後,他總結道:

“結合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規則,我們就可以完全解釋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由此證明了布魯斯教授在德國柏林大學演講上所提出的理論。”

“我認為該理論的下一步,就是研究原子和原子之間,到底是如何形成分子的。”

“兩個原子的核外電子通過什麼方式,聯結在一起。”

泡利侃侃而談,甚至還大膽預言了電子排布理論的前景,頗有一番宗師氣度。

雖然這些內容也是李奇維在德國的演講上提到的。

但是泡利顯然準備充分,他講的更為具體和詳細。

這是他從李奇維身上學到的經驗。

要想成為頂級物理學家,對任何理論和現象,都要多想幾步,不要拘泥於現有的形式。

海森堡看著泡利師兄在上面意氣風發,心中五味雜陳。

他當然為泡利感到驕傲。

但是卻避免不了產生苦澀之情。

作為第二屆物理奧賽的銀牌得主,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偶像包袱。

隨著同齡人接二連三發表重磅性的成果,自己卻一事無成。

海森堡有種挫敗的自責之感。

他雖然害羞,但是卻有著極強的好勝之心,喜歡在心裡默默與人對比。

真實歷史上,海森堡在第一次去到玻爾研究所之後,看到所里人才濟濟,瞬間就自卑了。

他覺得自己是個廢物,變得非常不自信。

用通俗的話說,海森堡是典型的臉皮薄,卻自尊心強。

他就好像是一個普通人得到了天才系統。

明明有著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但同時也有著普通人的各種性格缺陷。

這一點或許就是他後來自我矛盾的原因。

太擰巴了。

這點與狄拉克完全不同。

狄拉克是絕對的封閉自己,外界的一切都影響不到他。

他是奧賽金牌得主,同輩眼中的第一天才。

但是不如他的泡利、烏倫貝克等人,卻已經名滿物理學界了。

然而這些,完全沒有帶給狄拉克任何壓力。

他甚至現在都沒有開始真正進行物理學研究,而是依然在紮實地學習基礎知識。

“你牛逼,關我啥事。”

而海森堡就沒有這麼強大的心態。

他急了。

他迫切地想要證明自己。

量子論的重構就是他的希望。

~~~

第一天的會議,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

大佬們倒是習慣了,但年輕一輩都激動的不行。

甚至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根本睡不著。

這次會議讓他們大開眼界,見識了什麼叫真正的智慧絕巔。

他們平常在學校,走到哪都被稱呼為天才,連老師都不如他們厲害。

但是今天才發現,原來解題能力是物理研究中最低端的能力。

真正的物理研究,考驗的不是根據已知條件,計算出結果。

而是要在一片茫茫黑暗中,通過想象和思考,找到那些隱藏的條件。

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

創造不了,說明就不是真正的天才。

眾人回憶起了今天布魯斯教授的演講。

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嚴謹周密的邏輯推演能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森堡在睡夢之中,迷迷糊糊地呼喊道:

“量子,求你了,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