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英國科學促進會
雖然會議需要買票,但那也很便宜。
花這麼一點錢,就能瞭解如此多最前沿的知識,怎麼看都是賺的。
李奇維看了一會,突然臥槽一聲,這不就是後世的博覽會嘛。
只不過把各種產品變成了科學理論而已。
唯一不同的,會議帶有辯論環節,非常能激發人的興趣。
歐洲文化傳承於古希臘。
而古希臘早在幾千年前,就喜歡和擅長辯論了。
因為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這天下只有兩種科學。
一種是講道理的,一種是不講道理的。
只要是講道理的科學,就一定得接受辯論。
雙方只要接受一個共同的基準,那麼最後一定就會分出對和錯。
這就是辯論的意義。
李奇維一時間覺得挺有意思的。
在大清,他不可能看到這些東西。
開玩笑,官老爺還用得著和你辯論?
不揍你一頓,你就得謝天謝地了,還敢出言反駁。
當然,也不要把此時的英國想的太好。
當初赫胥黎和主教辯論時,即便他掌握了科學真理,也依然說服不了對方。
說白了,人是不可能被說服的。
他如果可以被說服,那他就不會需要你去說服他,他自己就能想明白。
他之所以不被說服,是因為他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真理,而是為了整你。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所以,李奇維對於這種辯論興致缺缺。
如果是兩人單獨坐下來討論,他還有點興趣,從理論上證明自己。
但是這種公眾場合,觀眾需要的不是精確,而是勁爆。
誰的觀點越勁爆,誰就能收到最多的掌聲。
這和後世的大學辯論一樣,已經失去了辯論的本意,轉而為取悅觀眾。
畢竟你說了一句話,臺下一點反應沒有;而對方一句話,觀眾掌聲雷鳴。
不要管人家對不對,從氣勢上就輸了。
這時,正在胡思亂想的李奇維,忽然聽到了觀眾傳來的歡呼聲。
他朝臺上看去,發現是一位老者,但看起來精神矍鑠,中氣十足。
李奇維只隱約聽到什麼“進化”,然後就引起了場內的轟動。
於是,他問威爾遜,“那個老者是誰?”
威爾遜吃驚地看著他,笑道:“布魯斯,你沒開玩笑吧,你在劍橋大學幾年了,連他都不認識?”
李奇維懵逼了,對方很牛逼嗎,我為啥要認識他。
威爾遜說道:“他叫費朗西斯,目前是劍橋大學的植物學教授。”
“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查爾斯·達爾文。”
李奇維驚訝了一聲,怪不得威爾遜奇怪。
原來對方是達爾文的兒子,那確實有牛逼的資本。
不過,他之前一直關注的都是物理學,所以還真不知道其他學科的事情。
所以,即便費朗西斯也在劍橋,李奇維也從未見過對方。
而對方也從未找過李奇維。
顯然,李奇維雖然在物理學領域天資縱橫,被譽為第一天才。
但要和達爾文比,可能還稍遜一籌。
畢竟某位已故大佬曾言,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進化論。
由此可見達爾文的地位。
李奇維來了好奇心,他想看看在這個時代,進化論的地位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