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下一書生 作品

第41章 頒獎開始

 接下來幾天,三人出沒在各個放映廳宣傳著自己的電影,順便也看了不少參展的入圍影片。

 幾天下來,看了一圈電影,三人發現好像就自己的片子最low,畫面粗糙。

 以前還不覺得有什麼,一對比之下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

 不過不管怎樣,那畢竟是自己的片子,這天也到了《小武》放映的日子。

 劉周掃了眼入場的觀眾,偌大的放映廳,才坐了不到三成,不禁有些沮喪。

 “人不多啊!”

 “沒辦法,我們根本就沒投過物料宣傳,有現在這些人也還是我們之前一直推薦的結果,不然可能人更少。”於立偉嘆氣道。

 對於兩人的憂慮,作為導演的賈樟可卻顯得更樂觀,笑著說道:

 “沒事,先坐吧,咱們這種電影能有幾十個人看,我還覺得賺了。”

 這時,突然進來幾個老外坐在了第一排。

 “他們是誰?”劉周對於立偉問道。

 “應該是片商。”

 “那我們要去打個招呼嗎?”

 “不用,打不打招呼對他們來說絲毫沒有影響,會買就會買,不買再怎麼打招呼他們也不會買。”

 “好吧。”

 沒一會,電影開始放映。

 開篇就是坑窪的土路,幾個衣著破舊的農民站在路邊,麻木的來回掃視。

 然後一輛破破爛爛的大客開了過來,小武上了車,對著賣票的哥們說了一句:

 “我是警察!”

 那哥們面無表情的看了他一會,還是放棄了管他要錢,回到了座位。

 劉周因為看過整部電影,所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在場的觀眾身上。

 他看到好幾個老外看到這噗嗤笑出聲。

 劉周沒感覺到高興,不由地皺了皺眉。

 在零八年奧運會之前,老外覺得華夏應該是滿大街的自行車,沒有高樓大廈,國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場講價一樣的嘰嘰歪歪,愚昧而且落後。

 這是一種思維的傳統認知,在西方社會中也代表著一種思潮,通常被稱為“想象華夏主義”。

 所以他們喜歡看這種表現華夏貧窮落後的電影。

 《秋菊打官司》如此,《霸王別姬》也是如此,因為這些電影,符合他們腦袋裡的華夏形象。

 《霸王別姬》為什麼在國際上聲譽如此之高,還拿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座華語電影的金棕櫚?

 不就是因為它拍出了外國人想看到的一切東西麼。

 《小武》本質上也是此類的電影,但不同之處就是賈樟可處理的更寫實,更貼近華夏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

 賈樟可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將底層人們的生活呈現出來,而不會故意添加那些自詡文化人臆想的畸形的底層人們的故事。

 因此《小武》這部電影,對很多西方人來說欣賞價值幾乎為零,電影放映不到一半,觀眾就幾乎快要走光了。

 就連第一排的片商也有好幾個起身走了。

 放映廳剩下的人中,除了零星幾個觀眾,就剩下各路記者還在堅守,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而是職業道德讓他們必須得看完這片子,然後回去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