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少陵 作品

第67章 校企地三方合作之路

 這兩個傢伙在電話裡聊得起勁。

 很難想象正在商量著如何把一家巨大的企業瓜分成許多個碎片的傢伙,竟然會是華夏學術各自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如果讓人聽到了,或許能打破一些想象。

 “我也覺得這樣的方案更可行一些。”

 許青山說道。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在中間給他們牽上線了,本身梁溪在江南省的經濟實力就不弱,鷺島市目前在整個東南沿海都是知名的經濟城市、旅遊城市,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強強聯手,而且鷺島劉市這次跟我見面聊了很多,其實鷺島也很希望能夠完成轉型,往科技城市的方向前進,尚德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引子和機會。”

 許青山的話引起了邱湧的深思,而且許青山還用更明顯的例子來舉證。

 “去年還是前年,廬城拿了一百多億,那個時候已經是廬城整個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了,可以說如果這筆投資失敗了,那廬城的發展將會出現很大的阻滯。”

 許青山說到廬城,邱湧一下就有印象了。

 因為說起廬城的投資行為,其實最出名的反而不是這些,而是把華夏科技大學給拉了過去。

 “廬城從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在執行這種方案了,邱院,你接觸的各個城市的政企合作比較多,肯定也清楚,我們華夏國內正常的招商引資環節,都是政府給地、給貸款、給稅收優惠,就比如說梁溪對尚德的情況,不就是最經典最傳統的招商引資嗎?或者說是扶持創業也合理。”

 “但是廬城不一樣,廬城這是屬於資本化招商,他們現在是在成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去大膽地投資自己規劃的戰略性產業,用城市的強大資本來吸引這些需要資金、需要政策、需要管理的潛力企業到廬城來落戶,發展以後再出售股份獲利,隨後再根據已經成型的城市產業主線,去市面上繼續撒網撈魚,尋找值得投資、富有潛力的產業上下游企業,這讓廬城能夠更加輕鬆地形成完整的科技產業鏈,最後能夠完成循環。”

 “和前者相比,廬城對於企業的掌控力度更強,但是又脫離了原本國企的定位和風格,還更容易得到市場回報。”

 許青山說得很有激情,因為他其實極為推崇廬城的發展方略,廬城能夠從一個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無名省會一路飛速發展,廬城的發展方陣功不可沒。

 “廬城卻是厲害啊”

 邱湧感慨地說道。

 今天許青山突然提到了廬城,這就讓邱湧不得不回憶起了當年的事情。

 “你年紀還小,沒有經歷過那些時光。”

 邱湧的語氣突然充滿了悲傷和回憶的氣息。

 “就算是我,其實當時也剛出生沒多久,我對於那段歲月其實並沒有太深太深的記憶,但是我卻能夠記得當時的那種社會氛圍,我們這種人放到那個時候,日子咋樣可不好說。”

 邱湧的話讓許青山頓了頓,停下了自己繼續講解廬城模式移植到鷺島的調整方陣。

 人在開始上了年紀以後,總是會開始回憶往事。

 “不過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我上了大學的時候,嗯,那個時候年齡跟你其實差不多,大概是83年吧,我到華清來讀書,後來你也知道,我一直留在華清。當時我就對科大的事情略有耳聞。”

 “其實科大南遷的因素太多了,但當時廬城真的是力排眾議,當時那麼窮的一個地方,選擇頂住了所有壓力,勒緊褲腰帶接收了落魄得無處可去的科大師生。”

 邱湧說到這一點,突然嗤笑了一聲。

 “廬城當時有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分一半給科大,但京城的資源實在是太好了,科大也就一直想要回京城來,我上大學的時候,導師就在說,科大那邊又在給部裡打申請了,還先建了研究生院,明明廬城費了那麼多心力接收了他們,投資了他們,扶持了十幾年,他們的心也還是在京城。”

 “當時華清就有不少人在討論,也不知道是為廬城感覺不值呢,還是純粹不喜歡科大的做派,當時就在說,廬城這是好心餵了驢肝肺,會因此拖累了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