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不歸的京大數院黃金一代
“還有若川,你劉若川師兄之前是跟著田剛院士學習的,和晨陽關係也很好,這次組織回來看母校,他也出了不少力,只不過他去年從麻省理工畢業之後,就開始全球到處跑,去年應該去了巴黎七大和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今年也去普林斯頓了,他私下有說打算全球都跑一跑,學習學習人家的優點,到時候一定會回來的。”
陳大躍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跟一個還沒正式入學的小娃娃講這些東西。
但這幾天他們數院這幾個主任、院長在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總覺得自己胸口淤積著一口氣,鬱悶得很。
沒辦法,和別人也說不了,許青山問起來了,他才會聊一聊。
或許他從心裡希望許青山聽了自己說的這些,未來不會走上和這些師兄一樣的路,離開了華夏之後,不再歸來。
“惲之瑋04年和晨陽一起去普林斯頓的,只不過他是本科畢業就過去,晨陽是碩士畢業過去,今年剛畢業,但是我問過了,目前普林斯頓那邊給他的待遇很好,他也繼續跟著之前讀博的導師麥克弗森教授在做全局斯普林格理論的研究。”
“他應該是不回來了。”
“張偉也是04年本科一畢業就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跟著張壽武教授學習,也是今年畢業,但他也已經和哈佛簽了博後合同了,也不回來。”
陳大躍每次說到“不回來”的時候,都會深深地嘆一口氣。
許青山沉默著沒有言語。
因為這種話題看起來很普通,卻會讓每一個想讓國內學術環境變得更好的學者感覺沉重。
這一個個的都是各個領域未來的頂級學者。
可他們卻和華夏漸行漸遠,成為了不歸人。
哪怕京大數院已經是華夏第一數院,哪怕京大數院在國內已經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可放到國際舞臺上,在那些頂級數學家面前,依舊是那麼的不夠亮眼,缺乏吸引力。
這是可悲的。
我們竭盡全力,卻挽回不了
“朱歆文也是,他04年本科畢業以後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博,今年也畢業了,也是去了哈佛,合同已經簽了,不回來了。”
“但是肖梁他們就不好說了。”
陳大躍說了一通。
許青山記住了這些名字。
“也不知道最後到底能有幾個人回來,但是現在明確來看,起碼一兩年內是沒人會回來的。”
陳大躍再度嘆了口氣。
許晨陽只是心動,劉若川看起來像是在畫餅,其他人要麼堅決不回,要麼搖擺不定。
這對於京大數院而言,其實是個噩耗。
按照正常的培養週期。
千禧年,也就是2000前後入學的這批學生,經過了9年的深造,已經可以獨立地進行學術研究了。
但如果沒有人願意回來的話,京大數院將會進入一小段青黃不接的困境期。
此困境期有三難。
難出學術成果。
難以吸引人才。
難獲核心資源。
一所頂級高校是不可能不去著眼未來的。
而頂級高校的評判標準,除了有頂級的科學家坐鎮,那幫生力軍、中生代的力量尤為關鍵。
像陳大躍他們這些系主任、院長級別的,基本上已經進入到了高產期結束的階段了。
就拿陳大躍來舉例就好。
他是1963年出生的,1979年在震旦就讀,1991年回京大任教。
而他學術成果產出最多的大階段,就是1990年到2010年,也就是博士畢業後的這20年,是一個學者產量最高的階段。
甚至更具體的來說,1992年到2002年這10年,是陳大躍出核心成果的階段。
如果京大數院沒法在未來幾年內把這些“不歸的黃金一代”招攬回國,那就是真正地為國外高校培養了頂級人才。
所有的成果將會落在國外。
甚至可能成為未來刺向華夏的利劍。
像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還稍微好一點,如果是物理學家.
曾經華夏的困境,不就是頂尖人才的不足麼?
哪怕是擱著電話。
許青山都能感受到陳大躍心頭的那種壓抑和難受。
難道京大華清願意被世人稱為“專門為國外培養人才的學校”麼?
沒人願意。
但這在眼下國內環境來看,似乎是一個死局。
哪怕是華清京大,也無法給最頂尖的人才提供足夠的環境和待遇,那是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塑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