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賑災小妙招
“先生,這又是為何呢?”
“這糧食從應天運到開封,一路損耗有多少,你應該知道,而直接給他們結算工錢,讓他們去自己買糧食,中間沒有了損耗,這不是更好嗎?”
“可是那些糧商囤積居奇,肯定會藉此高抬糧價的,到時候災民掙的這點工錢,可能根本不夠他們活下去的糧食呀!”朱標急忙道。
“這就是我之前為啥讓你要提高糧價的緣由了,朝廷高價收糧,那些商人見有利可圖,便會趨之若鶩,主動從外地運送糧食進來,這糧食一多了,你再停手收糧,屆時,糧商們空攢著一堆糧食賣不出去,若再運回去那又要損失運費,最後便只能降價拋售了。”
朱標聽完,頓時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先生這計策真是一環扣一環,既讓朝廷避免了運糧的損耗,又讓災民能獲得低價糧食,不至於餓死,而且還藉此機會給當地增加了不少基建,還減少了徭役,妙啊!”
他原本只想到高價收糧會引起一時惡果,卻沒料陸羽的算度更加深遠。
“這高價收糧也並非漫天抬價,更不可為了抬價而抬價,這其中尺度,尚需拿捏把握,我再與你說道說道。”陸羽顯然擔心朱標經驗不足,好心做了壞事,又拉著他悉心指教一番。
朱標自也虛心收教,又問了一番查探工事造假的諸多細節,如此取足了真經,他方才心滿意足,告辭而去。
……
黃河水災已過了五日,饒是現下交通再不便利,消息也已傳遍了京城。
滿京城都在期待朱元璋的反應,打探天子將派誰人前去賑災,但消息捂得嚴實,眾人多番打探,仍一無所獲。
不約而同的,眾人找上了胡惟庸。
可胡惟庸面對追問,卻是一臉苦笑,再三言明等朝廷公佈,朝臣們沒了主意,只好焦急等待。
好在不必苦等多久,待到第六日一早,朱元璋便當堂宣佈了消息,派太子朱標代天巡狩,前往開封災區賑濟災民。
這消息一出,眾人恍然大悟,難怪胡相諱莫如深,敢情此番擔當大任之人,是連他也招惹不起的。
太子賑災,這倒不算新鮮,歷朝歷代早有先例,但這次朱標出巡,倒有個不同尋常之處,他主使賑濟,身旁竟連個幫扶指教的老臣都沒有,身邊除了跟了幫親軍都尉外,再無旁人,這倒叫滿朝文武震驚不已。
要知道,太子出巡,一般都會帶些心腹老臣,替太子坐鎮把關,穩定局勢。
就比方說那藍玉,身為太子姻親,又是軍方重臣,與太子關係莫逆;又或者那李文忠,與太子本就是同族兄弟,又虛長數歲,經驗也較豐富。
有這樣的人隨行幫扶,一來能震懾宵小,二來也能替太子出謀劃策,給予適當經驗指教,還有一點,若是真出了什麼事,也適合背鍋,總不能是太子有問題,肯定是身邊出了奸佞。
可這次倒好,朱元璋顯然打算讓朱標獨立主事,不靠旁人輔佐,這既是對他的信任,也是對其能力的考教。
朝臣們驚訝之下,難免略有懷疑,太子,他能行麼?
要說德行才學,眾人對朱標自都要比大拇指的,但這賑災救濟並非在京中理政,靠的不光是書本上的學識和那德行品性,這諸多繁瑣細事,考教的是見招拆招的能耐,還有對地方政務、民生安計的瞭解,而這些,顯然是朱標的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