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歸鄉
說到這裡,三叔的眼眶溼潤了,聲音也變得有些哽咽:“你呀,在城裡好好幹,再過個兩三年,娶個大胖媳婦兒給你們這一支老鍾家傳宗接代,我們這幫當大爺叔叔的也高興。”
“三叔,你說的對,其實這次回村呢,有兩件事。”鍾正國深吸一口氣,認真地說道。
“哦,還有件事啊,那你說說吧,三叔要是能辦我就給你辦了。”
“三叔,你說咱們屯就算再怎麼努力種地,能不能讓每家每戶都變得富裕起來啊?”
“哦,聽你這話的意思,是不是已經有什麼想法了呀?”
“三叔,你聽說過‘松枝牛糞菌類生長法’嗎?”
“啥玩意兒?阿正,你說話別繞彎子行不行,我沒讀過書,聽不太懂。”
“嘿嘿,其實就是人工培育蘑菇、香菇這些東西啦!”
三叔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些,並示意鍾正國繼續往下說。
“三叔,其實這個方法我也是從一本書上學來的。”
“具體操作就是要先找到一個山洞,而且這個山洞裡面必須得保持乾燥才行。然後把牛糞和松樹放進去,再加上一些蘑菇的孢子粉,最後定期給它們澆澆水就可以了。在這種人為干預的條件下,就能種出蘑菇來啦!”
“我這次回來呢,就是想請三叔您在接下來的這兩個月裡,幫忙上山去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山洞。”
如果真能找到這樣的山洞,那最好能發動全村人一起來種蘑菇。等蘑菇長好了,我們把它曬乾,等到冬天拿到城裡去賣,這樣大家在過年的時候還能多賺點兒錢呢!”
“哦,你說的這個想法挺好,我得記下來。”三叔一臉興奮地說道。“要不咱倆現在就上山吧。”
“三叔,這事不著急,咱們畢竟沒有那技術,只能不斷的試錯,一年兩年都可以。”鍾正國勸說道。
“只要到最後咱們把這項技術發展出來,到時候咱們全村人碰著饑荒,年都不帶捱餓的。”三叔滿懷憧憬地說。
“只要這個事情辦成了,到時候也能在三叔你的履歷上添一筆。”鍾正國接著說。
“哦,還有這個說法嗎?”三叔好奇地問。“能跟三叔我細說嗎?”
“三叔,你想啊,如果在幾年的過程中,咱們把這個蘑菇培育基地越發展越來越大,最後這個蘑菇跟,跟咱們種的糧食成正比。”鍾正國比劃著解釋道。
“到時候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借鑑?”鍾正國繼續分析道。“到時候,你再報上兔黨,兔黨再派人下來觀察咱們村,咱們村就出名了。”
“阿正啊,這件事情可太大了,讓三叔好好地想一想。”
“行嘞,三叔,這事不著急,畢竟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說不定還要更長呢,您可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喲!”
“並且,我也不能肯定咱們鍾家屯山林裡是否有適合我們種植蘑菇的山洞啊。”
“嗯,說得對啊,咱倆真是想太多了,連媳婦都還沒娶進門呢,就已經開始琢磨將來孩子叫啥名字了。”
聽到這裡,三叔忍不住笑了出來,鍾正國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此時,屋外正圍著自行車轉悠的兩個人被他們的笑聲弄得摸不著頭腦:“這兩人到底怎麼回事啊?”
“三叔,其實只要我們能把這個蘑菇基地建立起來,後續就能有很多發展機會。”
“等掙到了錢,咱們村裡完全可以集資在山上挖個池塘,再買個抽水泵來抽水,這樣不僅可以養魚,還能解決用水問題呢!”
“阿正,你這想法是不是太離譜了點?在山上開什麼魚塘啊,想吃魚的話,直接去河裡抓不就得了。”
“三叔,您先別急嘛,聽我慢慢說。咱們山上開個魚塘,可以多存水,挖深點,如果遇到山底下大旱的情況,到時候就可以開魚塘放水,保證全村人的吃食啊!”
“阿正,你說得對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咋沒想到呢!你是怎麼想到這些的?”
“三叔,都是之前四九城被圍的時候的事啦。當時形勢緊張,大家都不敢出門,我只好躲著看書,看來看去,知道的東西自然就多了些。”鍾正國打著哈哈,準備糊弄過去。
可是三叔卻當了真,他嘆了口氣說道:“孩子你,別說了,說多了三叔這眼淚又要掉下來。當年那場面實在太慘了……”
“三叔,您就不必擔心了,如今情況已然好轉,工作變得輕鬆許多,每週還有一天休假呢!”
二人繼續閒聊片刻,分享著城中發生的種種趣聞軼事。此時,三嬸已將飯菜準備妥當——高粱飯、鹹菜以及一盤特意炒制的雞蛋。
吃完飯,鍾正國也準備回去了,畢竟現在走夜路不安全。